2016年中国CDN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发展空间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图】

2015-11-30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C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所构成的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CDN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其目的是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CDN服务市场分析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大踏步发展,CDN服务作为互联网内容的快递员,显得越发重要了。除了CDN技术的变革,CDN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最初的的CDN专业服务提供商,到现在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进军CDN行业。CDN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宠,资本市场竞争的新领地。

    一、CDN技术原理

    首先,让我们通过网络结构图,来了解CDN加速前与CDN加速后的效果区别:

    1、传统的Internet网络的基本结构和数据传输情况,如下图所示。

    Internet网络基本结构及数据传输方式

    根据传统的网络结构,用户的访问流程基本如下:

    用户在自己的浏览器中输入要访问的网站的域名

    浏览器向本地DNS请求对该域名的解析

    本地DNS将请求发到网站授权的DNS服务器

    授权DNS将服务器的IP地址作为解析结果送给本地DNS

    本地DNS将解析结果返还给用户,同时将该解析结果保存在自己的,直到相应的TTL(生存周期)过期,才再向网站的授权DNS请求解析

    用户在得到IP地址后,向该地址所指向的网站的服务器进行访问;

    上述传统的访问模式存在着如下几个严重影响互联网用户的访问效率和质量的环节:首先,传统的DNS解析过程在将网站主机域名转换为IP地址时,并不预先判断该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即使该服务器已经宕机不能提供服务了,用户的请求仍将被发往这台服务器,造成服务的中断。其次,互联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缺乏一个专门的中央管理结构,也缺乏统一的产品和技术标准。这一点曾是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的优势。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一点造成了众多不同网络结构并存的局面。不同网络间的兼容以及不同网络运营商/ISP之间的传输瓶颈等问题使得数据的流通受到限制。据统计,现有互联网上的平均传输速率不高于30Kbps。另外,现有的互联网以数据包传输为基础,任何一个数据包的丢失或出错都必须重新发送,而平均一个重传过程需要3秒钟,从而导致延迟。并且现有的HTTP协议也有诱发延迟的因素,据调查,完整下载一个网页,需要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往返20~100次。

    最后,现有的路由技术以路由器工作状态的历史数据为依据来确定当前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无法真实反应当前的路由和网络连接状况。这往往会导致数据传输所经过的路径并不是当前的最佳路径。而且,众多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不但使数据传输的时间延迟增大,还会增加出错的几率,因为任何一个路由器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传输过程。

    2、使用CDN后的网络的基本结构和数据传输情况。对于普通的Internet用户来讲,每个CDN节点就相当于一个放置在它周围的WEB。通过全局负载均衡DNS的控制,用户的请求被透明的指向离它最近的节点,节点中CDN服务器会像网站的原始服务器一样,响应用户的请求。由于它离用户更近,因而响应时间更快。CDN对网络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探索性解决服务器端的“第一公里”问题

    缓解不同运营商之间互联的瓶颈造成的影响

    减轻了各省的出口带宽压力

    缓解了骨干网的压力

    优化了网上热点内容的分布

    二、目前国内关于CDN应用的现状

    纵观整个宽带服务的价值链,内容提供商和用户位于整个价值链的两端,中间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将其串接起来。随着互联网工业的成熟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在这条价值链上的角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分。比如内容/应用的运营商、托管服务提供商、骨干网络服务提供商、接入服务提供商等等。在这一条价值链上的每一个角色都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才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带来多赢的局面。从内容与网络的结合模式上看,内容的发布已经走过了ICP的内容(应用)服务器和IDC这两个阶段。IDC的热潮也催生了托管服务提供商这一角色。但是,IDC并不能解决内容的有效发布问题。内容位于网络的中心并不能解决骨干带宽的占用和建立IP网络上的流量秩序。因此将内容推到网络的边缘,为用户提供就近性的边缘服务,从而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整个网络上的访问秩序就成了一种显而易见的选择。而这就是内容发布网(CDN)服务模式。目前,国内访问量较高的大型网站如新浪、网易等,均使用CDN网络加速技术,虽然网站的访问巨大,但无论在什么地方访问都会感觉速度很快。

    CDN业务的旺盛需求,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2015年3月第三届亚太CDN峰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5月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的意见》。在2015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中,《意见》明确提出,将优化宽带网络性能,提高宽带网络速率。“进一步加大CDN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优化网站设计、增加接入带宽、扩容服务能力。”

    目前,国内专业CDN服务商建设的CDN网络已实现全国90%的覆盖率。专家认为,随着我国“互联网+”计划的推进,2015年“宽带中国”专项行动的落地,CDN作为宽带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基础设施,CDN行业将注定进入更快的发展阶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预测,2017年,全球CDN产业的规模将达到46亿美元,而从中国CDN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个目标极可能提前到达。

    三、CDN专业服务发展发展空间

    CDN专业服务提供商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因互联网的发展茁壮成长。为保障网络环境顺畅提供了很多给力帮助。从减少网络拥塞,到提高用户网络访问体验和服务质量,再到更有效合理的分配资源……。不得不说,在网络加速方面,CDN专业服务提供商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核心技术如缓存技术、内容复制技术等为互联网应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尤其针对目前国内互联网的发展需求,用户体验、速度、可靠性已成为网站吸引用户访问的最基本要素。

    CDN专业服务商提供的网络加速服务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用户的重视。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内容需求的增加显著,驱动海量动态和丰富的移动内容消费,其中以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为最主要的市场增长推动力,尤其是高清流媒体的普及更将大地刺激网络内容加速传播服务的需求,CDN服务提供商将通过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改善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响应速度及稳定性,同时也从中充分受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疑为专业CDN服务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再看全球,预计2017年全球CDN业务将达到46亿美金,是目前行业总营收的三倍。北美CDN市场处于相对成熟和饱和的状态,互联网市场的CDN覆盖率为50%。未来亚洲CDN发展将非常快,特别是中国。中国目前CDN覆盖率大约为10%。不难看出,国内CDN行业发展任重道远,在行业渗透率、市场覆盖率和市场规模等多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CDN服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对于CDN市场而言,本身技术壁垒并不高,但其对动态网络加速技术和大规模服务器配置的高要求决定了CDN的市场准入门槛很高。

    对于互联网企业,需要有效的管理运营互联网资源,并向终端消费者提供快速响应服务。专业的CDN服务商完整的架构、高效的运作能力及灵活性,能够快速响应互联网企业需求、并通过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提供定制化服务,进而交付成产品产生价值。尤其对快速发展的垂直领域,包括:企业服务、游戏、电商、网络视频等。CDN服务提供商针对各领域不同的使用需求,提供创新技术及多样化、全面的解决方案。

    相对专业CDN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有全网覆盖的资源优势,同时与众多互联网公司关系密切,具备建立规模庞大、性能最优的CDN网络,并将其服务市场化。但其提供的CDN服务相对单一,缺乏复杂的CDN技术支撑,经验薄弱 。尤其单一的运营商的网络覆盖有限,跨网服务的障碍很难为企业提供独立的CDN服务,是运营商发展CDN业务难以突破的壁垒。据了解,中国电信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投入CDN服务,至今仍未取得明显市场效益。

    运营商如何突破单一网络问题?放眼国际大趋势就会发现:2011年,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收购了韩国CDN企业CDNetworks 85%的股份;2012年,AT&T放弃自建CDN网络,与美国第一大CDN企业Akamai进行全面合作;2013年底,美国主要运营商Verizon收购了本土排名前三的CDN企业 EdgeCast。可见,电信运营商与CDN专业服务提供商合作已经成为趋势,专业CDN服务提供商仍是CDN市场的主导着,客户群体主要以实体企业和大中小型互联网公司为主。

 

    五、行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下国内CDN市场主要包括5种类型,第一类为传统的专业CDN提供商,主要包括蓝汛通讯、网宿科技和帝联科技等,通过企业自身建设的服务器,提供专业的CDN服务;第二类是以阿里云、腾讯云、UPYUN为代表的云CDN提供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整体的CDN服务;第三类是以UCloud、七牛为代表的代理CDN厂商,第四类为互联网企业自建的CDN平台;第五类是以迅雷为代表的创新型CDN提供商,通过P2P的技术和众筹智能硬件的模式来扩展节点,实现无限节点的CDN服务模式。

    CDN市场多企业多模式运营的格局也逐渐暴露出了以下问题:1、CDN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自建的方式来实现CDN服务,但是每个公司的技术参差不齐,自建的CDN在稳定性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2、国内CDN服务收费混乱且专业CDN服务价格较高,国内CDN服务的收费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按每月最低消费、按请求数收费、按包时间段收费、按流量计价、按带宽计价等多种多样的收费模式,混乱的收费模式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客户容易花高价买到低质服务;3、缺乏一致性标准。随着CDN产业规模的扩大,CDN将面临不同层面的互操作标准化需求,CDN如何通过与内容提供者之间的标准化接口实现内容的注入、管理以及运维成为当下CDN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依赖;为了实现国内不同CDN之间的互联互通,扩大覆盖范围,CDN互联标准正是目前所亟需的;为优化CDN的分发与路由决策,CDN如何与承载网实现信息交换与对接,将成为CDN与承载网的接口标准出台的重要推动;最后再配合不同CDN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标准。4、CDN业务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传播有害信息,给行业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依靠传统手段,追查溯源传播有害信息的网站地址,通常查到的都是某个CDN节点的地址,并不能真正起到查处和关闭有害信息网站的目的。

    1、CDN提供商在提升自身CDN服务规模的基础上,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将多样的互联网资源高效的分发出去,提升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提升CDN服务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2、到目前为止,CDN的定位一直是通信网的辅助网络,通信量的提升,重要性的提升,俨然已让CDN成为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所以CDN的标准化工作要被提到日程上,技术趋同,已经具备标准化的基础,通信基础设施,必须要标准化。

    3、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CDN企业都要严格履行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建设具有一定发现处置能力的基于CDN网络的技术手段。目前,通用的解决方案通常是依托CDN企业部署的全国CDN节点,通过监测程序(DPI深度包检测程序,网络爬虫程序),将全国节点中监测发现在的IP与域名对应关系,通过定时轮询机制,动态更新到数据库中。以判定是否为CDN加速节点(IP/域名)。并通过与工信部相关系统比对查询,快速发现使用CDN域名的备案、含有害信息情况。

标签: dns dns服务 dns服务器 dns解析 idc isp 安全 标准 电商 电子商务 服务器 服务器端 服务商 工信部 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公司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分析【图】

下一篇:2016年中国移动母婴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