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图】

2016-11-30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合计达到1251亿笔,同比增速32.6%,支付金额规模达到3687万亿元,从2015年开始占整个支付系统金额比例已经处于70%水平。非现金支付主要包括电子支付、票据、银行卡以及贷记转账等形式,其中电子支付2016年占比68%,约2500万亿。

非现金支付笔数持续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非现金支付规模持续增长,占支付系统比例超7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仍以网上支付为主,但移动支付成为增速最快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主要包括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和电话支付三种形式。2016年网上支付规模约2085万亿,同比增速仅3.3%,在电子支付中占83.6%;尽管移动支付仅158万亿,约占6.3%,但经过2015年379%高增速之后,2016年同比增速45.6%依然远高于网上支付。

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构成(万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各形式以移动支付增速最快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第三方移动支付快速增长,单笔小额零售特征显著。①、按照支付清算协会口径,若不考虑红包等娱乐属性产品业务量,2016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规模约51万亿,虽然与商业银行158万亿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但近年来一直维持高速增长。②、自2013年以来,商业银行移动支付单笔平均金额约6500元,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单笔平均金额约530元,区别极其显著,这也与以微信、支付宝等为主的第三方支付更深入到生活场景、在小额化、零售化上表现较为突出有关。

非银行机构移动支付规模虽小但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非银行机构移动支付小额化、零售化特征显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随着移动化逐渐成为互联网常态、扫码支付得到政策规范和认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的日益丰富和成熟,未来移动支付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尤其是在线下小额和零售领域存在继续拓展和不断提升覆盖率的机会,并有望逐渐取代现金和银行卡,持续推动“无现金社会”进程。 第三方支付牌照许可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中网络支付主要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从总的交易规模看,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成为第三方支付最主要的三种方式。 存量牌照管理进一步收紧,业务范围相对齐全的支付牌照稀缺。①、自2011年到2015年央行一共发放27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且继2015年仅发放2张之后2016年没有再新发牌照,与此同时2016年4月央行下发文件对支付机构分级分类监管,且5年期满之后续展从严。②、截至2017年6月29日,合计23家支付牌照被注销,其中有3家因为违规,1家主动申请,9家被合并,另有10家未能续展。③、目前市面上剩余248张牌照正常运营,其中113家仅支持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一项业务,且绝大多数还受到地域限制;支持全国范围银行卡收单的仅剩37张,支持移动支付的仅有48家,而同时具备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三项业务的仅有26家。

2011年以来271张支付牌照发放年份(含已注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48张正常运营牌照分类(截至2017.6.30,有重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在行业监管收紧的背景下,存量牌照收购案例频发。①、支付作为交易的最后一环,获取相关牌照是实现商业闭环的重要手段。②、支付关系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资金流与信息流,支付业务本身具备同质性,但基于支付过程积累的用户数据不断拓展增值服务,将进一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③、继早期京东、海尔、万达等公司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后,2016年以来类似收购案例频繁发生,并且拥有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及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的标的更为抢手。 移动支付快速增长并成为第三方支付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支付用户由PC端向移动端迁移。移动端购物、网贷、在线货币市场基金等互联网金融服务迅速增长,叠加扫码支付和NFC支付在线下场景的快速布局,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②、据艾瑞统计数据,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58.8万亿,同比增长382%,在网络支付结构中,从2015年移动支付占比50.7%首次超过互联网支付,到2016年其占比已经接近75%。

2016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58.8万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支付用户向移动端迁移带来移动支付占比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移动支付进入线下场景深化渗透阶段。①、2016年春节红包改变了消费者转账习惯,手续费的征收则将余额向消费引导;此外,央行在2016年3季度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并由此带动二维码支付市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②、艾瑞咨询关于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结构的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消费(包括移动电商、游戏、团购、网约车、航旅、二维码扫码等)呈现稳定上升的状态,四季度占比达11.6%,随着消费者线下支付习惯的培养,移动消费的占比将不断提高。

第三方移动支付中消费占比逐渐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支付宝与财付通合计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份额,双寡头格局趋于稳定。①、财付通的市场份额由2013年三季度的4%扩大到2017年一季度39.5%,而相比之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则相应地从73%下降至53.7%。随着微信支付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支付宝统治地位受到威胁。②、两大巨头凭借自身优势积极争夺线下消费场景,在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稳固住市场份额第一第二的位置,双寡头局面日趋稳定。③、壹钱包、联动优势、拉卡拉、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占市场份额较小,部分平台通过深耕垂直场景实现了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如平安集团旗下的壹钱包在金融理财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2016年积分商城平安万里通App以产品形态全面嵌入壹钱包APP,壹钱包在金融转账及移动团购两大场景上的交易额增长迅速,2017年一季度市场份额为1.76%,排名上升至第三。

支付宝与财付通合计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支付是获取交易数据的重要入口。一方面通过POS机联网的商户数自2010年以后符合增速超过45%,2016年已经超过2000万户;另一方面,2017年Q1,微信和支付宝月活跃用户数分别达到8.92亿和3.53亿,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中,存在大量未使用银行POS机联网但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提供扫码支付的个体虚拟账户。基于基础支付服务,银行、第三方支付、银联和商户等多个环节都将沉淀大量高频支付数据

2010年以后全国联网商户数复合增速超过4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17年一季度月活跃用户数APP前十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标签: 电商 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金融 排名 企业 网络 行业 移动电商 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2017年中国电子音乐市场发展概况分析【图】

下一篇:2017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