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云项目成功实施三大绊脚石

2019-02-26    来源:多智时代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根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最新一份报告,Amazon Web服务将在2023年达到24亿美元的年收入。你可以想象其它的云供应商们将会如何地跟随市场的增长而发展,云的大部分资金将来自于对传统IT软硬件市场的蚕食。我们的世界正在改变,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改变。

    尽管围绕新兴云得到普遍应用的数字令人颇受鼓舞,但是在其前进的道路上还有着一些障碍。虽然这些障碍中的一些将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使用而得到解决,但是其他的一些障碍则会完全阻碍云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这个新兴行业中这些问题是完全有可能发生。

    现在提高云成功率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找出问题。为此,如果希望实现成功的云实施,那么相关问题有三:

    1. 非创新者对创新者的收购。并购风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之前在新兴云领域实现关键创新点的很多创业公司现在都已成为规模较大、发展缓慢以及缺乏创新精神公司的一个部门或子公司。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过去的并购模式就会发现,在公司被收购之后创新活动通常就会停止。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创建公司的创新人才在赚够钱离开之后就失去了创新动力,整个行业也就在基于云的技术上缺乏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将涉及的技术包括:云治理、云安全、基于使用的费用核算、云管理、云监控以及规模更小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或平台即服务(PaaS) 供应商。

    除了祈求没有多少创新精神的大型技术公司不要再收购更小型而更富有创造性的创业公司以外,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简单的方法。对于那些拥有财力远大于能力的较大型技术公司来说,这些收购事件代表着一个花钱买门票进入或进一步进入云领域的方法。而对于云创业公司来说,这是业务的最终状态目标,即众所周知的“退出”。

    其希望在于拥有足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公司取代那些已无法为仍算新兴行业的云发展提供创造力和创新的公司。如果没有了创新,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我们又将回到传统IT的相同旧模式,这是目前已被证明不再适合的了。

    2. 为销售你自己技术而杜撰不正确事实。有一种说法:愚蠢还是骗子“——是什么?”当我在听取某个技术供应商的推销人员开始阐述他或她的公司关于云行业的看法、介绍那些使用云的人应当如何如何考虑,这样他们公司的技术似乎就是最适合的选择等等时,这种说法就常常贯穿于我的脑海。

    我曾被告知,没有人会想要公共云,因为大家都知道公共云是不安全的。或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真的不是云。或者我最喜欢的理由:现在,我们以收取租金的方式为你提供我们的软硬件资源。“因此,它是按需的,所以这就是云。”这些都是真的吗?

    问题在于,当那些并不真正了解云技术而偏听偏信地相信了云炒作式宣传的人因此而做出了错误的技术选择(参见下一个问题)。这些选择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果——未能了解技术及其正确使用,从而最终让云技术的发展难以为继。云技术永远不会处于首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披着云外衣、实质上的传统IT软硬件。

    3. 知道分子会对云应用进行战略研讨。你一定知道这句话:那些在组织中最懂得政治的人会被挑选出来进行技术决策。但是,他们可能并不拥有相关的知识或技能以评估和选择真正合适的技术。这一现状已经持续多年,而云也无法免俗,你绝对无法做出决策的事实将真正地把你的公司置于死地。

    虽然人的主观意愿总是非常美好的,但是选择实施云的正确途径要求决策者能够深刻了解技术和新兴的最佳实践。你需要愿意非常非常详细地了解你的需求,熟悉你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并将这些与你现有的和未来的云技术紧密有机结合。

    有趣的是,那些拥有疯狂云技能的人往往都还留在企业,但他们在组织中的地位普遍较低,彼此接触较少。当云在几年前开始呈向上发展趋势时,那些颇具政治头脑的人把他们自己定位为促进公司云战略实施的推动者,因为当时云是一个颇受炒作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他们忘记了要真正地去了解云。

    其最终结果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失误,如当实施多个云解决方案是更合适方法时(其中包括混合私有云和公共云),赌博式地只与一个单一的公共云供应商合作。或者,构建一个软硬件开支双倍于预算的私有云,而又不考虑替代方案。或者最常见的失误:在现有的企业软硬件供应商身上下大注,奢望他们能够提供实现云的最佳途径。

    那么,实现成功的云实施应该做些什么呢?事实上,真的没有太多。 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向着云正确发展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

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一定会彻底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兴趣入行未来前沿产业的朋友,可以收藏云计算,及时获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前沿资讯和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携手,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

标签: 安全 大数据 云计算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云计算变革协同管理 SaaS服务落地现拐点

下一篇:IDC网络在云计算时代面临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