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政企网:“四大关键”创新云存储

2019-02-26    来源:多智时代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给出的最新统计称,企业及互联网产生的数据以每年50%的速率在增长,新增数据中多数为非结构化数据,想要从这些数量庞大且杂乱无章的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存储设备是关键,这也是包括中兴通讯在内的巨头设备商面向政企行业重点打造的产品和服务。

大数据的实时性等特点,给存储设备提出了更高性能、更高吞吐率、更大容量的基础存储设备等要求,同时,在海量数据存储方面,多接口、多业务承载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也成为存储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同时成本也是其中一个重要考虑的因素。

9月23日,中兴通讯在北京举行了存储新品发布会,现场发布了适合各种存储应用场景的全系产品,包括适用于大、中小企业级的KS系列磁盘存储系统、适用于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的EB级海量云存储系统及云存储服务器。一系列存储新品主打高效、安全、易用、节能几大关键词。

据中兴通讯云计算及政企业务产品部IT产品总监郭树波称,新存储产品的“高效”体现在两个方面:EEP (Eelastic Easy Pool)弹性易用池技术和智能读写加速。“在发生驱动器故障之后,利用EEP将存储系统恢复到最佳状态的速度比传统RAID快10倍。智能读写技术利用SSD和先进的读写预测技术加速热点数据的读取和连续数据流的写入,极大提高IO性能。”

另一个关键“安全”则体现在三个方面:所有模块全部冗余设计安全可靠、采用C2F技术作掉电保护数据永不丢失、通过文件系统加密和加密卡实现数据加密存放 。

郭树波称,新品的“易用”是按照让一个初学者轻易维护使用的理念设计,通过批量卷操作和配置向导可以让使用者三步完成磁阵基本布署,减轻存储管理难度,通过云维护让用户在一个地方可以维护全球的存储设备,降低存储管理操作成本。另外组件化的模块设计,控制器、电源、风扇均可热插拔,更换维护非常简单。

此外,“绿色”是强调控制器CPU 支持智能变频、风扇智能调速、硬盘智能休眠,同时采用高压直流供电模块,高效能量转换,减少发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针对高端海量存储市场,中兴通讯发布的CSS系列海量云存储系统主打的是“高性能、高吞吐率、大容量”设计,采用了横向扩展架构以及对象存储技术。横向扩展是文件级别的访问存储器,它是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存储节点构成,而且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会随着节点的增加而提升。中兴通讯通过横向扩展技术,存储容量和系统吞吐率随着存储节点的增加而线性增长,单存储域最大可支持72PB,全系统最大可支持EB级存储空间。据悉,目前全球仅有几家企业在此领域获得了突破,提供成熟产品。

“去中心化架构”的意义

在主打四大关键特点的基础上,中兴通讯存储全系新品还实现了诸多技术上的创新,其中,去中心化架构成为一大亮点。据郭树波介绍,传统云存储元数据节点采用中心化架构设计,元数据节点只工作在几个独立的元数据集群节点上,存储关键数据的元数据节点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不高,而中兴通讯采用完全的去中心化架构设计(包括元数据和数据存储节点),多节点全Active集群技术,集群中所有节点可协同工作,实现对数据的并发访问,系统支持在线Scale Out横向扩展,存储容量和系统吞吐率随着存储节点的增加而线性增长,保证云存储系统的高可用、高吞吐的特性,单系统可支持高达EB级的存储空间。

同时,在灾备方面,中兴通讯基于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新系统提供副本和EC纠删码等网络Raid技术和数据备份策略,副本数量以及数据块的冗余策略均可灵活调配,可有效满足不同应用对数据安全性的要求,同时,借助自主研发的存储设备及服务方案,在数据容灾方面推出了两地三中心灾备方案(在同城距离内的两个中心间实现数据镜像,同时在生产中心与远程异地第三中心间实现异地灾备。将企业的关键数据在本地保存一份,并通过远端数据中心异地备份一份,实现本地和远端双重数据保护)。

据郭树波介绍,新发布的ZXCLOUD I8300G2、ZXCLOUD I8500G2 作为云计算系统路标的下一代产品,体现了“小文件聚合”、负载自动均衡、多域管理、动态分级存储、数据镜像备份、和数据重删及压缩等众多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存储资源集中管理,并能满足云存储架构的各种需求。

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一定会彻底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兴趣入行未来前沿产业的朋友,可以收藏云计算,及时获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前沿资讯和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携手,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

标签: ssd 安全 大数据 服务器 互联网 网络 云存储服务器 云计算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IBM转型云业务 启用公司33年老兵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时代云服务或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