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云计算大潮涌起 联想多点布局誓做云弄潮儿

2019-02-26    来源:多智时代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云计算这两年发展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同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速度同样让人难以想象,这两者是否有结合点呢?结论是显而易见的,移动的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设想,一种理论,它已经开始走近我们。

联想商用技术论坛11月1日就要在深圳召开,在本次的技术论坛上,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联想移动云计算解决方案,ZDNet作为本次论坛的独家合作伙伴,也从联想得到了很多技术资料,我们就来提前看看,在移动云计算上,联想会带给企业用户哪些惊喜。

谈到移动云计算,就不能不提到云计算的终端,在这方面,联想已经开始了持续的发力。

今年1月份的CES大会上,联想就展出了乐Pad平板电脑,支持3G和WiFi网络,并且可以外接底座,成为一台运行Windows的笔记本电脑。

相对而言,乐Pad市场定位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上最低价格的乐Pad仅有999元人民币,联想希望通过这款高质低价的产品攻略中低端市场。

对于高端市场,联想近期推出了ThinkPad Tablet,非常商务化的设计让平板电脑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玩具,而进化成为重要的商务工具。

ThinkPad Tablet运行在Android上,拥有一个手写笔,并且具备了广泛的接口,包括了在平板电脑上罕见的全尺寸USB 2.0接口,这给商务应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移动云计算大潮涌起 联想多点布局誓做云弄潮儿

乐Pad和ThinkPad Tablet覆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部市场,并且可以定制ROM,以方便商务和行业应用,同时,联想还针对行业应用开发了大量的外设解决方案,让这些平板终端可以部署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岗位上。

有了终端支持,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云端的接入问题了。

LVCC是Lenovo Virtualization Client Cloud,是联想推出的虚拟云终端解决方案。

实际上,这是一种虚拟托管桌面(VDI)的虚拟化模型,所谓VDI,一般来说,运行和计算核心基于服务器,我们的一切部署、管理、安全维护等都在服务器端进行,终端只是一个内容呈现的平台。因此,在VDI模式下,对于终端性能没有太大的要求,在一个标准的VDI环境中,绝大部分的运算将在服务器端进行,因此,为了成本上的考量,企业在终端选择上,往往采用瘦客户端(thin client)。

虚拟托管桌面最大的优势在于统一的集中管理,由于客户端的所有数据、存储、运算都在服务器端进行,因此,企业可以在服务器端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这也是为什么瘦客户机和VDI在企业桌面虚拟化部署上大为流行的最重要原因。

联想的LVCC解决方案实际上也是基于VDI,联想在这其中提供了服务器、存储、软件、终端全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因此能为企业用户提供很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在终端方面,联想拥有传统的瘦客户端,称其为云终端,但联想在其中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将处理单元移入显示器内部,这样进一步节约桌面空间,并且降低功耗和线缆数量。

对于移动终端的支持来说,联想透露,在明年,LVCC将会提供对乐Phone、乐Pad和ThinkPad Tablet的支持,也就是说,在不久的未来,企业中的商务人士就可以通过手中的乐Phone或者ThinkPad Tablet在任何地点方便的办公。

移动云计算大潮向我们袭来,这无疑将改变企业的工作面貌。

传统的工作环境中,我们人人都坐在工位面前,利用一台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进行办公,一旦我们离开办公室,再进行办公,一方面,会造成安全性上的巨大危机,另一方面,工作的延续性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但如果进入到移动云计算时代,我们所有的桌面都托管在服务器端,不论我们用笔记本、台式机还是用手机、平板电脑,所看到的都是同一个虚拟机,也就是同一个桌面,在这个桌面上,我们所做的任何操作都在服务器端执行,本地设备只起呈现图像的作用,因此,企业的数据得到的集中的管理,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得到巨大的提升,而对于员工而言,任何时候都可以无缝的进行连续办公,工作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毫无疑问,企业的办公面貌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联想正在努力的推动这样的改变快速的出现。

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一定会彻底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兴趣入行未来前沿产业的朋友,可以收藏云计算,及时获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前沿资讯和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携手,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

标签: 安全 大数据 服务器 服务器端 网络 移动云计算 云计算 云计算解决方案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临沂教育云平台年底投入使用 构网络学习空间

下一篇:隐私危机?日本开始尝试多人人脸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