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Ogrey:AMD的云计算战略

2019-02-26    来源:多智时代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2011年5月19日,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隆重开幕,AMD院士Bob Ogrey和AMD能效战略规划高级产品经理Brent Kerby先生参会并进行精彩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Brent Kerby: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战略,我们怎么去从平台的角度来做这个云计算技术的。我想大家都听到了很多关于构建云计算系统的信息了,那么根据AMD的预测,它的增长速度将是25%,将是这个传统IT增长的5倍。现在中国的政府也是在推进云计算。在美国政府计算设施的速度增长也达到40%.除了政府以外,还有像CIO的这些联盟,他们也是去要求政府在未来的一年,应用云计算,至少能确保其他的应用领域来应用。云的增长其实也促进了需求的增长,我们在之前谈到了这些需求,比如说云的存储等等,其实现在有智能手机,他们都需要访问云的数据,这样的话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存储需求。75%的增长率将是2015年之前来预测的增长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这个结构方面的要求,我们现在AMD是提供了服务器平台,你们可以在上面,在云计算环节当中运行软件。我们和部署云的很多客户交流过,他们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希望有一个小的基本支出,他们希望在合理的成本下来购买这些设备,他们希望处理器和这个平台是非常高效的。因为我们在说到云的时候,其实它设计到了成本上升的服务器,如果要有非常高能效的平台和服务器的话,是非常重要的话,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能耗降低。

对于用户来进,他需要即刻能够访问到云数据,他们不应该等待,而且工作团队应该有这个能力,在任何时候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需要去等待。从处理的角度来讲,能够支持所有用户的需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你必须要有一致性的平台,平台呢,它应该有长期的寿命,因为像这种环境的虚拟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将它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变得更加简单和容易。在AMD我们也非常一个标准,作为处理器和服务器来讲,我们要确保我们要实现能效很高的处理器和服务器,不光是AMD,其实我们现在在我们的处理器的产品组合里面我们推出了很多的产品,这么多年以来,带这里面可以看到它是一个统一的处理器,它在里面有很多核心的程序。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有12个核心处理器,也就是说有12个CPU驻留在一个核里面,而不像2003年的时候,我们在新加坡有90个节点,而现在我们有92个节点,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使它变得更简化,这也是未来得方向。减少电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图上可以看到2003年的时候,和今年相比,在性能的提升方面是有非常卓越的表现,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绿色的部分就是我们增加的电耗的情况,在我们的产品增长的过程当中,不光是我们减少电耗,同时我们也是增加了一些,在我们设计当中增加了一些提升电能效的技术。

大家可以听到很多人都在讲云的生态系统或者说云的生态系统,其实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东西,有很多的系统,很多的服务器,他们都要去承担这些工作,才能够实现这样的云计算,我们看今天这个环境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平台的路线图,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之前我们想不会有一个处理器可以适用所有的工作负载的,所以我们需要很多不同的处理器,我们其实有6000多个不同的处理器,这样的话就可以出现虚拟化、实现在虚拟的平台上进行很多的结算。

这些处理器它的扩充性非常好,在我们的4000的话,有一个SK和两个SK的处理器,这种主要适合那些对于最大的性能追求,不是他希望目标的工作。他是35W PPT,而且我们的4000系列呢,也有具体的技术规格,比如说它就可以在高位下运行,也就是在我们的中心可以增加温度。刚才我讲到一次性平台的重要性。

很重要的是让系统平台能够更新换代,我们正在进入下一代的处理器,它的代号叫推土机,也就是Bulldozer.虽然我们平台还有处理器,我们也同样理解软件的生态系统,很多人谈到把软件和平台还有技术设施,作为一种服务,在每一项服务下面都有不同的组成部分,能够运用到云当中,我们也在同我们的软件生态系统的伙伴方合作,在设计等各方面,来确保在云部署的环境下,能够实现软件的功能主要目标。

实际上,AMD公司在进行云的部署已经有很多年了,微软的Windows Azure是完全在AMD的处理器基础上开发的,同样AMD也非常重视建设高效的平台,在美国,我们也同各方来共享平台,一会儿呢,Ogrey先生会进一步讲我们参加的项目,软件对于提供一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呢,我们是非常重视,不管是从软件还是从服务的角度来参与到云计算,刚才我谈到了数据中心的用电效率问题,服务器的用电量是整个运行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个图表,左边,它显示服务器用电占到了40%,数据库占的用电量50%,所以通过提供非常有高效的处理器,能够把整个运营成本给降下来,如果能够减少资本的开支,如果能在技术设施方面减少资本开支,提供给家省电的服务器,实际上它既节约空间,也节约用电,还能够在新的数据中心中使用更小的设备,也就是说它还有放大的效应。我们呢,也是非常的努力,在开发能效非常高的产品,能够降低资本支出和成本,这是我们一个创新的例子,从2003年开始,我们是一核,现在是四核的处理器。在过去两年,我们在我们自己的产品线上进一步提高了能效。发亮的是我们08年的产品,不发亮的是现在2010年的产品,从2008年的260W,现在只要180W就能够达到同样的效率。所以呢,我们非常重视进一步提高产品线的这种能效。因为它既减少了能耗,又减少了数据中心的密度。

Bob Ogrey: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们是如何优化平台的,在过去几年来,我们同客户合作来研究能耗、用电量,来进一步优化用电的系统,我们同终端用户一起,我们发现要进一步提高用电的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同一个模式,不同的技艺才有不同的大小和体积,所以我们进行了非常复杂的分析,来看如何在子系统上面提高用电的效率。比方说在用电量方面,在体积方面,还有在密度方面,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最终确定不同的设备,它的最佳的用电量是多少,有的时候呢,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USB的借口,UN的芯片已经非常强大,在这情况下,就可以关掉一些接口,总得说来呢,这个事情不能一刀切,要采取不同的办法,能够减少能耗,刚才谈到了传统的数据中心,终端客户在建设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心。在这方面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发现,所以我们的产品在长远来讲,它是节省成本的。

我们是需要更多的这种多核处理器还是需要更少的用电量呢,答案是两者都是需要的。比方说在早上是用电的高峰时期,看一下用电的高峰,所以呢,你的这个处理器和芯片就必须有能力在短期内能够启动和满足这样的运行的需求和工作量。这是对他物理的要求了。在晚间的时候,可能用电量要减少很多。我们下一代的产品,今年下半年将会发布,我们研究这个产品有10年了,自从我们开发产品以来,这是我们最新了一款产品,这个产品它的特定,它同云计算有什么关系呢。所有的都得到了重新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不光是想到它的表现性,我们还想到它的用电量,在进行设计的每一部分我们都在想省电,我们也意识到数据中心他的海量的增长,意味着我们在中国的这个数据中心也在迅速地增长,所以我们感到非常振奋,能够设计一款能够满足中国需要的产品。如果我们看一下这个产品它的组成部分,包括它的架构等等,我想关键的就是它的一些组建的高性能。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减少成本,我们还有一些专有的产品的特征和特点,我们还有动态的这种转换功能,在共享和专门的组建之间进行切换,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瓦的表现。

Bulldozer的核心架构,我们刚才谈了4000的系列还有6000的系列,我看到英特尔公司也有代表在这儿,我们的产品也有这种共同的特点,就是提高它的寿命,我们还有C6的,叫C6用电状态这么一个功能,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叫TTPPower,能够给处理器设定一个用电的极限,不能超过这个极限,这也是这款处理器的特点,但它不会影响处理器的频率。这个礼拜我们见了很多伙伴,我们跟他们讨论了系统级的设计效率,AMD公司在进一步开发系统级的能力,来确保我们能够进行省电的设计,Bulldozer另外一个架构它是平台管理的功能,能够设定上限,能够设定极限,我们为我们的产品设定的这些目标都是非常具体的,每一个云环境下的应用,它对记忆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种记忆的要求也是非常具体的。

我们同惠普合作这是一个例子了,就是同他们的云计算服务部门进行合作,同戴尔公司的进行合作,都是非常非常具体的平台,非常非常具体的工作量,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分,我们同Facebook合作了有一年半的时间,帮助他们进行数据中心还有工作量的这种合作,这个合作非常的成功,也吸引了大量的买家,希望通过购买相关的组建来建立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心。

做一个小节,从AMD的角度来讲,云还有2.0,我们预计将会有着巨大的增长,不管是数据还有其他各方面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认为从表现的角度来讲,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能效,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核的数量,来满足云环境下对于表现的要求,云环境呢,也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用电量、密度、可扩展性和成本的挑战。我们也看到服务器也正在进行变革,来适应云环境的需求,在美国,有非常特定的服务器的需求,来满足非常具体的专门的服务器的要求,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所做的呢,就是要提高很多可扩展性和可调节性,来量体裁衣,满足客户的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工作量的需求。最后,我们感谢受邀在云计算大会上发表演讲,谢谢。

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一定会彻底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兴趣入行未来前沿产业的朋友,可以收藏云计算,及时获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前沿资讯和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携手,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

标签: 大数据 服务器 数据库 云计算 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技术 中国云计算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联想在港建数据中心,支撑云服务全球化业务

下一篇:联邦政府云应用数量正在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