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场云之战,先行者正在重建IT产业的技术信仰

2019-12-03    来源:多智时代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十年一场云之战,先行者正在重建IT产业的技术信仰

“信仰之跃”是《刺客信条》游戏里用于训练信念的产物,后来演变成信仰自由的仪式。在游戏中,“刺客”从高塔上跳下与鹰同翔的瞬间,就会感到一种超脱的自由。在游戏里,刺客是反抗的起义者,追求自由和独立,他们是不可知论者,相信一切的可能性。

在过去的10年间,一批云计算先行者像“刺客”一样,高喊着打破传统技术的垄断,以云的名义给广大企业用户以计算的自由。

刺客、游侠与爵士

说到“信仰之跃”,自然要提到那些刺客与游侠们。就在60-90年代整个信息产业的思维都被禁锢在IOE们所垄断的格局里时,这些“刺客”与“游侠”用百花齐放、不同流派的技术思想从根上掀翻了庞大的企业级市场的天。而对自由有着恻隐之心的“爵士”们,也卷入了这一场旷日持久的云之战。

众所周知,第一代企业IT平台是大型主机,于1950年到1980年垄断了整个IT产业,IBM为第一代企业IT平台的主导者。第二代企业IT平台即基于X86服务器和微软/Linux软件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从1980年到2010年成为主导性企业IT架构,微软、VMware、IBM是这一时代的主导者。第三代企业IT平台,就是今天正在蓬勃发展的云计算平台,正处于“五国十八代”的乱世之中,AWS目前是公有云市场的领导者。

2008年,在AWS发布第一代IaaS公有云两年后,在微软刚刚发布第一代PaaS公有云Azure的同时,一个名叫Chris Richardson的硅谷资深Java程序开发了一个叫做Cloud Foundry的框架,第二年即2009年被SpringSource收购。SpringSource公司由大名鼎鼎的微服务架构Spring框架创建者所创建,微服务架构就是互联网应用的两大主导架构之一,也是如今云计算应用的主流架构。互联网应用两大框架一个是SOA面向服务的架构,另一个是微服务架构,其中微服务架构对各层软硬件资源的解耦最彻底,而SOA还需要一个ESB企业服务总线。

后来,SpringSource公司又通过一系列收购获得了Tomcat(开源Web应用服务器)、Hyperic(开源应用性能管理)、Groovy(开源应用编程语言)、Grail(开源Web应用开发框架)等领域的顶尖程序员和工程师,初步构建了覆盖软件开发、运行部署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开源PaaS体系。而开源PaaS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

开源PaaS是什么呢?开源PaaS就是用云计算的思想,为企业IT重建了一个服务器集群操作系统或跨数据中心操作系统。了解现代计算史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在产业建立垄断地位,就必须要做操作系统。从Windows NT到Windows Server,微软闭源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历史上造就了微软的江湖霸主地位。从Unix到Linux,全球的技术精英们一直在试图用开源操作系统打破微软的垄断地位,无奈微软生态过于成功。

云计算是跨数据中心的更大规模的操作系统,这个规模大到足以把单个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直接降级为物理资源的虚拟化和管理工具,于是云计算让追求自由的技术“刺客”与“游侠”们看了希望。Cloud Foundry就是其中之一,SpringSource围绕Cloud Foundry初步构建了一个云计算操作系统。

另一个有望成为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就是OpenStack。OpenStack是一个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以及共同发起的基于Apache许可证授权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OpenStack覆盖了网络、虚拟化、操作系统、服务器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发展中的云计算操作系统。从2010年诞生到2015年五周年,OpenStack获得了业界的广泛支持,构建了庞大的生态圈,成为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活跃开源社区,社区成员达到32000名、支持企业达到551家、开发者和用户来自176个国家。

第三个云计算操作系统的竞争者就是Docker。Docker可以理解为标准化的容器技术,而容器技术已经存在30多年之久。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生Linus Torvalds开发了针对386机器的Linux内核。2013年,一家原名为dotCloud的公司在Linux容器技术LXC的基础上,开发了标准化容器Docker并开源,一经推出后即大受欢迎。

OpenStack与Docker关系在于,OpenStack更偏向底层计算、网络和存储等硬件资源的虚拟化和云化,Docker更偏向软件资源的虚拟化和云化,在整个开源PaaS技术体系中各有各自的位置。

Cloud Foundry、OpenStack和Docker是开源云世界里“刺客”与“游侠”们反抗现有垄断者们的三大阵营,里面还有更为细分的技术流派与各种“长老”级人物。但正如“刺客”与“游侠”集团背后总有富有同情心与财力的“爵士”集团的支持,在云之战中也不例外。

“爵士”VMware就是Cloud Foundry的接盘侠。2010年,当时的VMware CEO Paul Maritz(原微软Windows之父)就认准了PaaS的方向,他在2009年以4.2亿美元收购Spring Source,后又收购了缓存内存计算软件GemFire。VMware随后又收购了开源消息队列RabbitMQ、开源缓存计算Redis、分布式内存数据库Gemstone(主要产品为GemFire)等。2013年,EMC、VMware、GE成立合资公司,VMware把面向应用的软件资产与EMC收购的分布式大规模并行处理分析数据库GreenPlum等合并,成立了Pivotal公司。2015年3月,Pivotal又开源了GemFire、GreenPlum和HAWQ(大规模并行SQL on Hadoop分析处理引擎)等,微软与福特则于2016年以28亿美元估值投资了Pivotal。

Pivotal公司的主创团队包括了微软Windows之父、OpenStack联合创始人、AWS第一代框架设计领导人、DevOps理念联合创始人、TomCat主要技术贡献人、Spring开源技术和NED4J图数据主要技术贡献者、精益创业方法论倡导者等等一众身兼技术精英与极客文化于一身,可以说Pivotal是各技术世家流派联合起来的一次创世纪之举。

OpenStack背后的“爵士”就是英特尔。除了超级计算机外,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大量使用Linux。英特尔是开源操作系统Linux的最大扶持者之一,作为Linux基金会的长期白金级会员,英特从底层芯片为Linux做了很多优化工作。随着云计算的崛起,WinTel联盟开始失效,英特尔也在积极寻找下一个操作系统,从Linux到OpenStack再到Docker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路径。

除了最早加入OpenStack基金会之外,英特尔还积极投资OpenStack公司。2015年英特尔向OpenStack社区最大的代码贡献企业Mirantis投资1亿美元,又陆续投资中国的OpenStack企业九州云和海云捷讯。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有7家大客户,分别是阿里、亚马逊、百度、Facebook、谷歌、微软和腾讯,它们被称为“超级7”,这“超级7”也是OpenStack与Docker技术的最大消费方。

然而在2017年4月,英特尔消减了对OpenStack社区的资助。在一项由英特尔与Rackspace于两年前(2015年7月)联合成立的OpenStack创新中心,英特尔曾经承诺在该项目上的投资可以持续使用至2018年,不过却提前撤资了。英特尔发言人称,两家公司会继续为OpenStack开发者社区作贡献并保持相互合作。

Docker背后的“爵士”比较多,三大核心容器集群服务器技术Kubernetes、Mesos和Swarm后面各有各的资助者,其中以Kubernetes(K8S)背后的谷歌为最有实力。K8S源自谷歌技术并形成了由谷歌支持的开源社区,现在已经被所有云平台支持。在2017年3月,K8S与Cloud Foundry握手言和,之前这两个被视为竞争性的技术也互相支持。简单说,K8S已经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然而,谷歌到底是一个正义的“爵士”还是一个黑暗“爵士”呢?谷歌不仅支持K8S,还有开源开发语言Go、开源人工智能算法TensorFlow、开源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开源浏览器Chrome等从云到端的完整开源技术生态,当开发者从微软帝国走向谷歌王朝时,到底是幸运还是又一个新垄断的开始?

创业者的信念

“共享单车一笔融资能达到20亿,这都够买下所有在国内辛苦创业的企业服务公司了。”一家名为轻元科技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于家伟如是说。

轻元科技属于美国大公司科技人才回国创业的典型代表,创始人于家伟是前美国微软总部Azure云创始团队研发成员、VMware美国总部混合云组资深主管工程师,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邵长钰是前美国微软资深工程师、Azure身份管理专家,首席架构师王昕是前VMware网络虚拟化产品NSX主管工程师、IBM中国云计算开发主管资深架构师和软件技术领导,云技术事业部总监郑阳是前NEC研发部门高级经理、国内最早从事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研发人员等。

轻元科技所创业的领域叫做企业级开源PaaS。2015年底归国创业的轻元科技团队,带回来了美国对云计算最前沿的技术思考,是国内最早从事Kubernetes+Docker+OpenStack的创业团队之一,而且是直接针对企业级核心生产运营环境,这是难度最高的技术领域。另一家同期从事Kubernetes创业的公司叫才云,公司创始人张鑫来自谷歌云和谷歌数据中心美国核心团队。

与五年前UCloud创立时所遭遇的情况类似,轻元科技和才云在融资过程中反复被投资人拷问:商业模式是什么?能不能产品化?能不能像共享单车那样两三年内达多少亿估值?于是,这一批美国大公司出来的真金白银顶级技术专家团队,因为所专注的云计算技术过于难懂,在很艰难地谈着融资。

2017年3月29日, UCloud创始人及CEO季昕华宣布公司获得9.6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作为国内首家公有云创业公司,UCloud经历了无数创业的坑儿和摸索公有云商业模式的艰难过程。季昕华创业前曾在华为、腾讯、盛大等公司工作了十余年,刚创立UCloud的时候全部用自己的钱投入这个项目。5年后,季昕华说“公有云的市场一直都存在,我5年前就跟大家说了,当时大家都不信。”

同样成立于2012年的还有青云。2012年,青云创始人黄允松离开了工作十年的IBM,与另外两位小伙伴一起,创建了青云QingCloud。“创业的时候为了省钱,就是两招:少买机器不招人。那时穷得差点就把办公室搬到大街上去了。”2017年2月,青云宣布在2016年度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税后净利润并积极筹备登陆国内A股市场,青云向市场证明了包括私有云和公有云在内的云计算及其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

青云在2016年增长最快业务是PaaS服务,“这意味着人们在陆续离开IaaS在拥抱PaaS,公有云就要从资源为中心转变为应用为中心。”青云PaaS产品的孵化起步于2014年年末,从最初的动议到比较完整的产品线,也走过弯路,AppCenter1.0就是错误的代表。为了实现框架化、标准化、API更友好化,青云着手开发AppCenter 2.0。2017年3月,青云发布了AppCenter 2.0,这是一个类似苹果应用商店或微软“添加及删除程序”那样方便地管理企业云应用的PaaS平台,大幅提升了云计算后台管理的用户体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黄允松涛涛不绝给业界讲起各种云计算理念以及自己对云计算的观点时,往往被认为不是大忽悠就是真英雄,而到了2017年的时候,“真英雄”的身份更被认同。

还有来自美国谷歌核心技术团队的数人云创始人王璞,坚信2016年以来是PaaS市场爆发初期,基于Docker的PaaS将成为主流。然而,当国际一流技术遇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就出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情况。2017年数人云获得新一轮融资,这一次被投资人认可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获得投资方的青睐,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对传统企业的理解更深。这轮融资要回答很多问题,不能只说要做什么,更要突出专注点在哪里,哪些事情不做。我们从传统企业需求出发,解决了很多传统企业IT的痛点问题。”

针对中国传统企业以管理为导向的情况,数人云于2017年初向国内引入了《SRE:Google运维解密》方法论。“我们去年最大的亮点就是引入SRE,把Docker从技术层面开始上升到IT业务管理层面,这对我们来说是脱胎换骨。”SRE(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站点可靠性工程)是谷歌IT运维管理方法论,谷歌SRE团队全球共计约1000人,维护了谷歌全球首屈一指的IT基础设施,该套方法论直到2016年才被总结成书。

另一家在云计算大潮中艰苦创业的公司是EasyStack,公司创始团队来自IBM的云计算专家。2017年初EasyStack拿到了C轮融资,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喜伦说,创新创业就一定在新的方向上做新产品和新服务,这是“正确的事情”,而这条路一定无比艰难,并不会因为顺应了历史潮流而自然地被降低难度。“不忘初心,就意味着创始团队的坚守,这决定了成功的概率。有伟大梦想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伟大梦想就一定不会成功。”

陈喜伦坚信,现在的国内企业IT市场正属于“战国时代的初期”,既有创业公司,也有华为这样的巨头,格局还在重建过程中。当格局没有清晰的时候,反而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正因为中国的企业基础软件的大转换,才有可能诞生世界级公司。

十年以来,一批云计算先行者前扑后继,用自己的信念正在重建IT产业的技术信仰。而对于整个IT产业来说,“信仰之跃”才刚刚开始。

标签: 云计算 信息产业 IT产业 IT架构 云计算平台 公有云市场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如何打造智慧校园行业网络

下一篇:工业云推进智能制造和协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