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好声音》看产品

2019-04-03    来源:JR对互联网的碎碎念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两个星期前,《中国好声音》第一期就火了,出于好奇所以也看了,但是感动、激动之余我没有很明白。之后看了《声动亚洲》,一经对比感触良多,并映射到了关于产品的种种,所以当晚就整理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作为我们创业团队内的第一次分享、共勉。虽然两个星期后的《中国好声音》第三期开始看到很多人评价“选手水平下降了、广告多了(华少念广告语速成主要亮点)”,但它依然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

关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我归纳了以下几个词:感性、肯定、壁垒、定位、氛围。

1、感性——国人是极其感性的

不论是迷失的哈尼族王子李维真、思念父亲的女孩徐海欣、声线奇特的农民邹宏宇,节目对于选手背景的铺垫总是不留余力,为感动提供了基础。同时,评委点评时的一个固定问题“你在这个舞台的梦想是什么?”,更让选手有机会表达也强调了对理想的追求、对音乐的热爱、对情感的表达,这为感动提供提供了动力;后台亲友团或泪流满面、或激动雀跃、或欣慰喜悦的一个个镜头,则是让感动有了一个饱满的第三人称。

2、肯定——肯定带来的正能量

对比《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不难发现,评委都是用一个按钮决定选手的去留,但是不同按钮后果却直接导致了效果的不同。

规则区别:

《中国好声音》 你一盏灯都没有 ,一盏一盏亮起,亮起一盏灯就通过;

《声动亚洲》 你有四盏灯,一盏一盏灭掉,灭灯一盏以内通过;

前者的选手经过努力从一无所有到获得一个个肯定,越来越自信、越自信越无拘无束全力以赴,同时,不难看出每获一个肯定时后台亲友团的喜悦;后者的选手则是一开始就拥有4盏灯,必须要小心翼翼不让自己有任何失误导致被灭一盏灯,灭一盏就开始紧张。

简单来说,前者的评委决定“我要你”、选手“我有一盏灯了”,后者的评委决定“不要你”,选手“我只剩三盏灯”,要与不要、获得与失去,你的感受如何?

文艺点说,就像张爱玲这句话“人总是在接近爱情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里描述的两个场景,你认为选手在哪个场景能表现更好呢?

正经来说,前者是发现你的优点,后者是找到你的缺点;

《声动亚洲》里有个片段是选手四盏灯都灭了,然后通过加演有些评委亮灯复活,但是它的规则导致“预先给予,再夺走”的失落,即使你再给他把等复活,他还是开心不起来。这样的竞争,如同国人害怕、厌倦了的考试模式,冷血、辛苦。

3、壁垒——难以抄袭的资源

《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从农村、大学、山寨、视频网站来,这样的资源挖掘积累,相比同类选秀节目从经济公司、曾经海选失利歌手中轻易找到选手,明显是无法逾越的门槛,至少短时间内是无法复制的。

能轻松获得的资源,就不可能成为你的优势,至少不会是你长期的优势。所以,如今我们发散想出来的好方向,绝对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放弃,因为那可能就是我们最佳的壁垒。

朋友问,如果竞争对手花大钱就能缩短复制资源的时间,你觉得还能成为壁垒么?我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但必然这个金钱代价会是巨大的。

4、定位——定位明确,规则维护

《中国好声音》的评委背对选手只听声音判断是否留下选手,这个评选规则无疑是节目保持“好声音”这个定位的最大保障。背对选手,也让评委更加仔细的品味声音的技巧、声线、情绪感染力,观众如是。

5、氛围——轴心角色,决定氛围

选手表演完,评委点评前总会先问“有什么能让我们帮助你的?”,这个节目一直强调的梦想就在这句话得到了落地。另外,血气方刚的杨坤、活泼豪放的那英、家长团长的刘欢、幽默欢乐的庾澄庆则增加了真实、有爱的氛围。

分享,只为启发思考。

作者:JR

文章来源:JR对互联网的碎碎念

标签: 中国好声音 产品定位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163邮箱登录框交互设计改进

下一篇:Facebook移动应用开发经验分享:基于用户不忘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