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形态的迁移

2019-04-03    来源:ecvip.org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阅读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浪潮之中。美国科学家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人每天获得的数据量相当于阅读 174 份报纸,差不多是 1986 年的 5 倍之多,这就是阅读多样化的结果。相对于传统阅读,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正在被贴上电子化、移动化、碎片化、个性化、社会化等标签,趋势锐不可挡。

如果以我们所看到的「阅读单元」来进行划分的话,阅读大概可以被分为两个类别,浅阅读和深阅读。

浅阅读

在过去的两年里,离开大学校园的我基本上是一个「不读书」的人。工作之余,80% 以上的阅读时间都消耗在了 Twitter、Google Reader 和知乎这三个网站上。Twitter 不超过 140 字的短小精悍占据了我大量闲暇时间,通过 Google Reader 则可以订阅到大量的专业博客,而在知乎——这个实名的社会化问答网站上面,成千上万的用户将他们对于各个行业的「认知盈余」贡献到网站上,真实而多元。

在知乎上,从我关注的 3300 多个问题、2600 多个人里,可以阅读到大量关于互联网行业的深度讨论,作为从业者,受益匪浅。但更多有趣的问答并不只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也有很多诸如「出租车司机曾经告诉过你哪些城市秘密?」、「如何在一周之内学会吉他弹唱?」、「你做过的最大胆的事情是什么?」、「如何俘获一个 IT 男的心,让他成为男友然后变成老公?」的问题存在,让人大开眼界。

这就是典型的「浅阅读」,它们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 信息单元小:短则一句话,长则千字左右,以碎片化信息为主;
  • 信息流通快:互联网思维的产物,通过 Follow(关注)机制,信息可以高效地分发给读者;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一推送过程越来越快速。
  • 方便互动沟通:在这些平台上,信息的生产者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阅读者可以方便地跟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沟通;
  • 可按需配置:你看到什么样的信息,取决于你关注什么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进行源头配置,仅看你真正感兴趣的信息 —— 而技术的更新,会让这一配置筛选过程越来越高效。

深阅读

关于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争论还在继续,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电子阅读是大势所趋。纸质书或许并不会真正消亡,但必将成为小众。

在 2011 年里,我读完了「未来是湿的」、「影响力」、「重来」、「怪诞行为学」等纸质书。还通过「唐茶计划」购买了 iPhone 版本的「失控」和「史蒂夫·乔布斯传」,但由于屏幕太小等原因,并未在 iPhone 上坚持读完。

直到 2011 年末,我买了一个亚马逊 Kindle Fire 阅读器(后来又换成了 Kindle 3)。在最近三个月里,我在 Kindle 上读完了「魔鬼经济学」、「设计心理学」、「浪潮之巅」、「利润模式」、「启示录」、「史蒂夫·乔布斯传」等书。尽管好几本书我都有纸质版本,但现在 Kindle 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最主要的阅读平台。一只手方便翻页、电子墨水让眼睛不累、方便做笔记摘要、轻薄的硬件设计、容量大…等特征对我有很大吸引力。

我选择读书的标准,基本上围绕工作相关,以互联网、产品设计、心理学、社会学、经济管理为主,扩展行业知识面。比如「启示录」就是目前市面上关于产品经理最好的入门级读物;「浪潮之巅」则是了解 IT 行业历史和基本规律的必读书籍;「设计心理学」里作者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设计案例,提炼成一些设计准则供参考。

遗憾的是,在中国通过 Kindle 只能阅读盗版书籍,不能购买亚马逊平台的大量正版资源。拥有大量用户和作者资源的豆瓣,2011 年 11 月推出的「豆瓣阅读计划」是数字出版与阅读的尝试和先行者,可以通过 Web 浏览器、iPad、Kindle 等多平台进行阅读,体验良好。这和亚马逊在美国市场与作者签约出版的思路是一致的。

与传统基于纸质书的「深阅读」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深阅读」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和趋势:

  • 产业链条缩短:原来的「作者-经纪人-出版社-书店-读者」将变革为「作者-网络出版平台-读者」,产业革局发生巨变;
  • 利于作者:由于产业链缩短,作者将拥有更多的掌控权和利润回报;
  • 移动阅读:基于互联网平台,iOS 和 Kindle 的移动阅读将是一大趋势,而且是正版。

就如「浪潮之巅」一书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正处于阅读形态和习惯转变的浪潮之中,一起涌往更远的未来。

作者:黄海均

文章来源:黄海均的互联网志

标签: 阅读 阅读单元 浅阅读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以情动人 打好广告的情感牌

下一篇:百度UED:以情动人 打好广告的情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