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REAL LIFE”

2019-04-03    来源:liuchenhuan.net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以下内容相关数据均参考自Google+用研结果

有人认为Google过分强调信息及其组织方式,相比之下基于空间六度理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的facebook(实际上,facebook已将“6”缩减为4.7)所构建的社交网络在商业上有着更大的可能。而就目前online和offline社交网络之间存在的gap及相应的opportunities,Google在UPA上分享的相关研究给到了很好的答案。

人,作为社会的人,有多重社会属性——身份。而某种身份又相对应了该身份关联的“关系”和“人”。所以我们的交际网络不是一个group而是multiple-group。这意味着,隐私的交界。就好像,少有人在满是同事的微博抱怨工作或其他同事。甚至身边同学发了上课时的打盹照到facebook,立即被照片主角勒令删除——理由很简单,被他老板看到会影响其专业形象。可见,我们的分享不是没有边界绝对open的,我们评估受众进而控制interaction的内容。在offline的社交过程中,我们诸多心事只愿意告诉闺蜜或至交,就像线上我们的分享很多时候也是有针对性的@谁谁谁。

当线上已然迁移了现在的关系网络,如何管理关系变成了产品的关键节点。Google+正是抓住了Facebook之前在“圈子”管理上的缺失。(当然,facebook最近也推出了相应组别功能。)

数据要说话啦!

44% take steps to limit the amoun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available about them online

71% change their privacy settings

47% delete unwanted comments on their profiles

41% remove their name from photos

除此之外,社交网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维度,即关系紧密程度——strong ties, weak ties和temporary ties。上图右边的数据表明了,strong ties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而对于weak ties来说,Online社交网络将其更显性化,远远超过我们大脑能够管理的150位。随着temporary在网络上越来越普遍,设计时考虑建立trust变得尤为关键。

社交网络影响决策就不用多说了,前段时间各类“社会化购物”看准的就是这一点。只是,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strong ties的影响力最为显著。

PS:继app一期项目之后,二期规划构建商人BNS的方案落地点。分享中提到的分组及关注隐私,对于B类用户更为明显:首先B类用户在我们的B2B网站带有B用户的身份,其功利性、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关注上下游以及同行(同行还存在战略联盟和竞争对手),商圈的划分十分明确。且,对于对应的关系,信息的隐私和选择性尤为重要。(实际上,B类用户的信息分享分为两种:个人经验分享以及商务信息分享,前者有助于提升个人品牌属于软性营销而后者则涉及保密信息范畴,要知道,交易的达成在于信息的不透明,仅在特定情况下与特定的人分享。)而他们在电子商务上的行为模式仍然遵循这个原则…

作者:Liu ChenHuan

文章来源:liuchenhuan.net

标签: 社交网站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友盟姜文一:统计分析工具对于改善用户体验的价值

下一篇:社交平台公益传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