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的搜索OR分类之思

2019-04-03    来源:hoowolf.net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在豆瓣上看到了豆瓣FM的产品经理小丸子写的一篇日记:产品分析——搜索or分类。很有意思,小丸子认为:对于下厨房来说,分类的用处小一些,因为大多菜名都会默认包涵“分类”名称,比如“羊肉泡馍”、“牛肉土豆”、“奶酪蛋糕”。一个用例是:用户在下厨房里想要找寻找与“鸡”有关的菜谱。用户只需要通过搜索机制,就能找到“宫保鸡丁”或者“小鸡炖蘑菇”等他所要的,而不用通过分类浏览一级级的去找。

评论中也有人说:

我倒觉得Tony老师按食材分类挺好,比按菜系实用多了,发现新菜和组合几种食材筛选出可能的菜谱都不是搜索能做的吧?而且看现有下厨房的信息结构,要全用搜索替代可是伤筋动骨的事呀;

分类标签总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即算是菜谱,也存在很多我们意向不到的延展。例如,狗不理,佛跳墙,养生,滋补,腊八,这些词条里的隐形联系,文本搜索仍然没法挖掘出来;

分类不能去掉! 搜索和分类分别是从用户需求的不同场景出发的。当你手里有鸡,但是不知道怎么吃的时候,你要搜索;当你准备去菜市场,不知道是买鸡还是买鱼回来做的时候,你要用分类。

搜索是hash,分类是tree,不排斥,互相需要;

PS:如果有人还不了解下厨房,建议你去网站上转一转。同时也可以看一下下厨房创始人uitony的一篇博文《创业项目下厨房》和《产品路径规划的几个阶段》。一个继承豆瓣风格(简单、清新)的美食网站相信还是会让人眼前一亮,似曾相识。

总体而言,这是信息检索方向的问题。曾看过《Web导航设计》,其中有些研究值得借鉴和思考,内容摘选如下:

1. 美国威尔士阿伯斯威大学的教授David Ellis将信息查寻的主要行为归结为六条:

开始:确定感兴趣的、切题的线索来源

链接:跟踪、联系从最初来源中找到的线索

浏览:扫视已确定的线索,得出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辨别:筛选和评估线索的有用性

监控:随时跟进特定主题领域线索的扩展

提取:系统考察特定线索,提取感兴趣的材料

Ellis的行为分类方法并不代表寻找信息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相反,查寻时,每种行为的重要性和关联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人们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这些活动。因此,信息查寻是一种非线性的过程。(注:对于非线性的研究论文,可以参照《A non-linear model of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

2. 人们所采取的不同手段,叫做信息查寻的模式。澳大利亚自由信息架构师Donna Maurer在《Four Modes of Seeking Information and How to Design for Them》描述了信息查寻的四种模式:

已知项搜索(Known-item search):人们知道想要什么,能以言语描述,可能也知道从哪里开始寻找。已知项搜索关键词就是已知项。但网站访客也可能浏览到想要的已知项。

探索性查寻(Exploratory seeking):在此模式下,人们可能对需求有某些想法,但不能明确阐述那种需求。或者,需求能够确定,但范围可能过于广阔,不能迅速确定,而且出发点并不清楚。人们可能识别正确的答案,但可能不知道是否已将主题彻底涵盖。随着更多信息的发现,最初的目标会变化。

“不了解需要知道什么”(”Don’t konw what you need to konw”):当人们自己都不知道所需的信息是什么;或者,他们以为自己需要某个事物,但真正需要的却是另一个,这时展现出此模式。

再次查找(Re-finding):这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模式,指人们寻找实际已经看到的东西。

这些模式并不具倾向性,也不互相排斥。谁都不是天生的“已知项搜索者”,查询的模式是有条件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能以任何模式访问一个网站。鉴于此,预测人们访问网站时的模式很难。不过,如果你能确定主要的查询模式,就应该能利用导航更好地支持访客的需求。

3. 在线的信息查寻行为有其独特的问题和形式。因为从一个来源链接到另一个是简单而即时的,人们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信息。人们往往在联机系统中曲折行进,从一个资源到另一个资源,迅速地变换查寻策略。

标签: 下厨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修改密码的表单设计及整体体验

下一篇:产品分析——搜索 or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