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专访:百度用户体验团队代表 李年福 与张海龙

2019-04-03    来源:userfriendly.org.cn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百度用户体验团队代表 左:李年福 右:张海龙 (站长之家配图)

访谈内容

记者:二位都是团队的负责人,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团队。

李年福:我负责百度商业产品的体验团队,商业产品跟其他产品完全的不一样,服务的对象主要是40多万的中小企业,还有销售和客户服务体系,也是非常庞大的群体。我们会为此去做很多的产品和设计。还有针对消费者的研究,百度有很多的广告产品,图片的、文字的,还有富媒体的。消费者在阅读和点击广告时,会有怎样的行为,或什么样的信息会去驱动他去做出消费选择,这个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这是我们负责的产品概况。

在团队组成方面,有用户研究工程师,她们会做几个方面的事情:1.人与人的沟通和调研,2.做行业与消费者的研究,如服装行业,消费者购买的行为有怎样的特征,什么因素会影响消费决策。3.做数据挖掘与分析,在百度有很多的行为日志,广告点击等数据。做数据挖掘是更好的支撑我们做产品与设计的决策。我们有交互设计师,最主要是改善使用上的体验,还有视觉设计师,主攻产品的品牌、风格、情感化、以及营销专题等方向,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位,就是广告产品设计师,或者说是百度特有的职位,广告的UI不需要很深入的交互的设计,也不需要特别的视觉设计。但在方寸之间,那么小的一块地方,要让他打动人,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与信息灌注其中。就是需要很多的综合技能。这是我们团队的情况。

记者:你给我们介绍的是你们团队的主要负责的业务方向,还有团队的一些角色,以及大家主要的工作内容, Team有多少人。

李年福:现在在40个人左右。

记者:有一个特别的职位就是广告设计师,这个有多少人。

李年福:广告产品设计师我估计有6、7个人,我们在广告方向上的人员有10来个人。

记者:那张老师这边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

张海龙:我先补充一下,商业产品其实它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用户类产品设计师、研究工程师,他本身就在用这个产品,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用户,但是商业产品很多的时候你不是,你没有办法站在客户的角度真实的体会他,这对了解客户并完成设计是个难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负责的主要是用户产品线,如果你使用百度的话,就基本都能了解到,大多数web端产品、客户端产品及部分无线App都在这个团队产出与设计完成,包括知道、百科、贴吧、文库、图片、视频、新闻及这些产品无线端App,浏览器等客户端,还有国际化版本产品设计。我们将以上产品按照类型划分为知识、垂直搜索、客户端、无线端几类,分别有团队做设计管理,产品线比较丰富一些,所以人的数量会更多一些,大概120多人专注在视觉、交互、用研、前端和内容设计几个方向上,用产品、专业交叉矩阵管理模式管理团队,leaders主要是在专业线上,产品线上主要是UE项目经理在推动,这样的模式一来可以更好的融入产品,增强归属感,又不缺失专业规划与提升。

这边难点就是不同类型专业人员的管理,多类型产品UX层面的设计管理。当然这也是优势,就是这里的平台非常宽广,可以接触到更多层面的设计,和更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学习和成长。

记者:如何取舍用户的需求?

李年福:我们产品的服务对象是用户或客户,让用户更平等、更快捷地找到所求。首先找到那些是主要的用户群,以及主要需求是什么?在这样基础上,还有那些次要的需求,一层一层去筛选出最主要要做什么,并且和公司的整体目标绑定在一起。

百度一方面是为网民提供信息搜索服务,另外也是媒体公司,依靠媒体的属性,来帮助企业推广产品,对于我们来讲,永远是要考虑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让商业价值不会破坏用户体验。在做商业产品的时候,是需要实现用户和企业主之间的共赢。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企业主的广告效果得不到满足,那下一个月就会减少对百度的广告投入,另外,对于网民来讲,如果每个页面都充斥着广告,影响正常的使用体验,用户也不愿意来百度了,事实正好与之相反。

昨天我们还做了工作坊,讲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广告是符合给用户的信息需求的,那对用户来说,这个信息也是有价值的。百度的在搜索推广融入了质量度的概念,只有这条结果更加符合网民需求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呈现在靠前的位置,这样既能够保证网民的搜索体验,也能为企业主带来价值。我们在开发产品的时候,会去依着最大的平衡点去做,一个精准的广告对于网民来说的确是有用的信息,比如你的笔记本键盘进水了,搜索结果不仅有知道百科可以获得帮助,还有维修公司可以提供服务。

记者:李老师,因为之前因为工作坊的题目,也是非常的受关注,本次比较有创意,搞设计体验这个东西,也说广告的呈现跟产品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一个冲突,或者两者之间有不相匹配的,这个怎么解决,或者说百度是怎么来做的,这个方面。

李年福:上午听到Facebook的paul adams讲的观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的信息过滤越来越信任朋友的推荐,比如我要买保险,听说你也买了,我就会去向你咨询。那这个信息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我们通常不会去特别的区分出来。另外一个例子,就像淘宝1111光棍节大促销,用大型的促销活动,吸引网民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上面的例子说明,用户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一个理由。我们的工作坊也谈到了这个观点,作消费决策时,男和女有明显不同,女的重在购买未来,我鞋柜满了,这个鞋的颜色特别好看,且配短裙很适合,那么我还是会去买下来。男的呢是买当下,在缺衬衫又紧急要穿时,才会决定去买。那么在买鞋和买衬衫时,让他们做出购买的因素又是那些?我们设计广告产品时,会更好的帮助用户去过滤和筛选信息,比如买鞋注重款式、颜色、季节性以及搭配等。那在banner上最好是把这些关键信息给提炼出来呢,转化为视觉语言,用最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其实终极或者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实现精准的营销,考虑了用户的个性和行为特点,每个人看到的广告和信息都不同。并且不会干扰用户的主要网络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把商品推送给用户。那这个冲突就非常低,或者说时和谐的。当然这也要随着技术和我们对商业模式不断的发展与探索,慢慢去改变。

记者:您能举一个您正在做的案例跟我们具体来说一下,是怎么平衡的广告和产品体验的?

李年福:你昨天去参加我们的工作坊就好了。具体案例讲来还是有点复杂,这里还是讲一个思路吧。除了我们对消费者的分析外,还会研究企业主,因为企业主想披露的信息并不是完全消费者想要的,比如企业名称这样的信息,另外对媒体平台展开分析,像门户网站通过频道来区分用户群体,比如看军事频道的用户群会有怎样的商业特征。通过分析消费决策因素,企业主以及媒体平台,研究这三者的关系,使之能够达到一种相对共赢的状态。

当然就广告的研究设计只是一部分,之后还需要研究landing Page。他的设计和信息披露的不好,用户即使点击一个广告过去之后,也很快会关闭对方的页面。因为页面上没有他想要的内容。对广告的转化我们是全程的关注和研究。

这几天在UPA听到的服务设计也是类似概念,是说设计不仅在某一个环节,而是包括他一系列的整个流程,从他在网上的行为,到下单后商品快递到用户的手里,以及用户在使用商品后一系列的售后服务。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研究和设计。

标签: 用户体验行业大会 UserFriendly2011 UPA专访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社会化媒体营销7个忠告

下一篇:提升用户体验必杀技–心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