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营商应的急系统网络为何在地震中成摆设

2018-06-11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通信人为尽快恢复和保障通信畅通做出了重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18时,通信行业已在全国范围内调派人力、物力、设备、人员赶赴灾区,共出动抢修人员2.6万人、调动383台应急通信车、979部卫星电话、7422台发电油机、2000多套其它应急通信和抢修设备,1000块卫星电话专用电池,150套野外电源装备,发送应急提示和抢险指导等方面的短信4.7亿条。

 

在电信业全体总动员,深入灾区奋力抢险救人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做一些认真的反思。

 

运营商缺乏卫星备份

 

“5月16日在中国电信第一个抢通理县——汶川的光缆实现汶川与外界的信息联络后,不仅千方百计确保网络畅通,而且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争分夺秒保障通信,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为当地联通提供了从马尔康至理县、九寨沟和松潘方向各2条2M数字电路;为当地网通提供了出州话务量的分流,力争让更多的州内群众实现信息传递,共同抗击灾难。”

 

这条新闻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据中国电信在赈灾一线的人士介绍,在5月12日之前,中国电信就已在地震发生地区设置了三台卫星接受系统,但震后因山区雾大,难以定位,待工作人员将接收器搬到山顶时,通话不足一分钟就没电了。

 

所有人都清楚,这次抗震救灾,最大的困难是通信问题,如果5月12日就能与重灾区实现有效通话,那么地震死亡的人数和损失会减少许多。

 

难到我国真的缺少灾害时期的通信预警体系吗?

 

事实上,在老邮电部时代,中国电信内部就有专门的卫星通信部门,重点承担特殊情况下光纤网的备份,即在光纤网受到破坏、不能接通的情况下,由卫星网完成正常的通话和信息传输。

 

在第一次电信分拆中,中国电信将移动业务和卫星通信业务一次性分离,国家在2000年专门成立了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即:中广卫),在职能上主要承担海事、勘测等活动的卫星通信传输、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传输网备份,承担部分广电节目的传输,以及靠出租转发器承担对金融等产业的专业服务。

 

至2001年中广卫的铱星系统因收不抵支,基本停止运营。而随后,中国电信等公司又停止了卫星网备份,中广卫在电信、广电的固定用户基本丧失,维持生存仅靠少量的商业性转发器服务。

 

而在这个阶段,在中国服务的几大卫星公司,诸如亚太卫星、亚洲卫星、鑫诺卫星、中广卫等,只有中广卫承担着灾情期间通信保障的功能。但由于中广卫资金短缺,业务不明、上市无望、高层变动频繁等因素,特别是基于电信级的与其它运营商的多网互通基本不存在,因此,中广卫所承担的特殊情况下的通信备份功能基本丧失。

 

这也是本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卫星通信未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本原因。

 

预警系统各自为政

 

这次地震的救灾工作,使大家再一次看到卫星通信的重要性,近期,诸多部门召开了多次灾害预警研讨会,但是,在各次会议上,各部委的专属机构除了展示自身已有的预警网络外,均未从一个开放的、互通的统一应用平台上提出未来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解决方案。而且对于统一预警平台由谁来做?谁牵头做?投资体制如何建立?是否存在有效的盈利模式(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等,均缺少最基本的考虑。

 

在这次赈灾中,卫星通信网在前期完全处在瘫痪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各部门建立的卫星预警专网是一个近似于封闭的系统,因各自独立,互不连接,使国内数以万计的卫星车成为摆设。由于卫星系统与固网、移动网基本脱节,灾区的通信网即便快速修复,仍存在全程或大面积覆盖难以实现的问题。由此,严重阻碍了救灾的进程和效果。

标签: 金融 通信 通信行业 网络 问题 信息化 行业 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宝创科技销售总监看网络行为管理市场

下一篇:思科表示:企业部署防病毒软件完全是在浪费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