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工作环境”应对微利挑战

2018-06-11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全球化、信息化、微利化,一波波浪潮无情地冲击所有企业,企业经营已进入效率至上的时代。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运筹最多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竞争优势成了企业最关键的挑战。而打造一个“动态式的工作环境”,便能让企业展现出源源不绝的活力,应付任何艰困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企业不论属于任何产业,都面临着“微利化”的压力,导致企业获利大幅衰退。科技的创新停滞不前,可带来大幅成长的杀手级应用 (killer application) 迟迟未出现,但企业间的竞争却更加激烈,任何领导厂商若不持续累积竞争优势,很快就会被对手超越。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息流通、提升效率就成了所有企业都关注的焦点。企业面临建立一个“动态工作环境”(Dynamic Workplaces)的挑战。

无形资产胜于有形资产

 这样的趋势,可以从产业过去发展的轨迹看出端倪。简单来讲,1990年代以前是工业社会,企业谈的是厂房与土地,这些资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不可移动,无论是晶圆、计算机、钢铁等生产线,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只要设立了厂房就不会有大幅的移动。

  到了二十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过去以制造为主的产业模式,开始急速的转变。科技产业的重心从硬件转为软件,再转到信息服务,这与过去截然不同。事实上,现在一家只靠生产制造的企业,无论是生产晶圆、汽车、钢铁或塑料,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当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逐渐从硬件转为软件再转为服务时,会使得毛利与附加价值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改变就是企业创造营收的方式,不用再固定于某个地方,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已经不是过去强调的厂房与资金,而是员工。

 所谓的“动态式工作环境”,就是打破企业过去垂直、水平、外部或地理等疆界,促使企业为陈旧的营运模式松绑,建立一个内部资源共享、信息快速流通、效率大幅提升的现代企业,将组织转变为动态且互动频繁的网络型态。

  以麦肯锡顾问公司为例,全球约七、八千位顾问,如果任何一家企业需要麦肯锡提供顾问服务时,通常当地的麦肯锡并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提供,得从全球各地调派人力来支持。对 IBM 而言,现在也碰到类似的挑战。台积电要找 IBM 协助导入十二?晶圆厂的信息系统,这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案例,没有经验可循,但在日本, IBM 已有成功导入十二?晶圆厂的经验,中国 IBM 就动员日本的团队来中国支持。这样全球调度的经验,现在越来越多。 IBM 在全球各地所要做的,就是当一个新的客户项目出现时,如何从遍布全球的 IBM 全球服务事业(IBM Global Services)部门中,找到拥有类似经验的团队来协助,可以很快吸收过去的经验,进行意见交流,在项目初期就比竞争对手多一分优势。

  当 IBM 的经营模式,已成功从硬件转型到软件与服务时,就必须要能够动员全球资源,尤其是取得知识以及团队参与。如何透过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来运作,形成一个“动态式的工作环境”,这是现在 IBM 因应本身业务以及外在环境改变时,累积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关键。

部门价值最大化

 谈到企业竞争优势,最能够解释现在环境的理论,莫过于麦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价值链分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他指出任何企业都有一些横向、纵向的功能,横向功能指的是每个部门都会用到的部分,包括人力资源、采购、IT架构等,纵向功能则包括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不同工作内容。企业如何达到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要让每个部门都能产生“加值”(Value Add)的功用,以流程串起来的各部门要更有效率、互动更快。

  但对一个现代企业来说,这些显然不够,还要考虑到上游的供货商,与下游的事业伙伴、经销商、客户等整个产业链。以 IBM 为例,除了这些之外,甚至还包括产业记者、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SOHO族等,这些都是在产业中具有影响力的族群。整个产业中互动的族群非常多,而他们又都各自拥有一个上、下游的价值链,因此现在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由许多价值链所组成网状、互动密切的价值体系。例如华航使用 IBM 的产品,是用在自己产业价值链上的竞争。这些互动密切的价值链,都牵涉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可说是无限应用的空间。

五个面向 落实动态工作环境的精神

  IBM 将这样的涵盖内、外部的价值体系分为五大类:Employee to Company、Employee to Employee、Employee to Work、Employee to Life、Employee to External。

  以 Employee to Company 来说,中国 IBM 公司总共有一千五百名员工,很难把所有员工凑在一起,但公司政策与方向又必须确实传达给每一位员工,现在的做法是把重要政策放在内部网站里,这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背后反映的是现在工作疆界太分散,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集中在一起。类似这样例行的流程,包括薪资、采购等,都已经放到内部网络上,真正实体的文件已经很少了。

 在这样的趋势下,IBM 曾做过两次重要的实验。第一次是在 2001 年,号召全球31万 IBM 员工针对十二个议题(包括强化企业竞争力、人事、顾客服务等),进行为期三天的线上讨论 EmployeeJam,那次大约有十万名员工参与,每个议题的管理者最后还要归纳整理讨论结果。记得我曾就中国这边的现况提出一些意见,结果有一位印度的 IBM 员工将当地的经验分享给我。我觉得那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关于脑力激荡的有趣经验。有了上一次成功的经验后,在 2002 年,又举行了一次类似的线上讨论 ManagerJam,由全球各地 IBM 的主管参与。

 在 Employee to Employee 方面,也是采用相同的方法。对 IBM 的员工而言,不仅是全球服务事业部的专业顾问或业务员有拥有智力成本(Intellectual Capital)的需要,硬件工程师同样也有需要,在中国装设最新的机器,可以透过内部族群的网络讨论,参考国外已有的经验,缩短摸索学习的时间。使用e化网络的方式沟通,在 IBM 比比皆是,更普遍应用到与客户、经销商与事业伙伴的沟通上。

动态工作环境 速度决定企业竞争优势

 虽然就产品线规模、员工人数、业务分布全球各产业等角度来看,世界上大概没有几家企业像 IBM 这么庞大且复杂;但“动态式工作环境”的趋势,却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课题,原因就在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IBM“动态式的工作环境”就是要打造一个充满速度感的现代企业,让员工能跨越时空限制、跨越制式的流程设定,以极具弹性的应变能力面对产业环境剧烈的变化,而这样的弹性,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一路走来、最受全球赞叹的核心能力。

标签: isp 企业 网络 网站 信息化 转型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SSL VPN即将成为企业热门应用设备

下一篇:赛门铁克:谷歌保存上网记录是偷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