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365:联想从多元化到专注的转变

2011-12-23 17:52:00来源:[标签:来源]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提起FM365,可能现在的年轻网民有点模式,但提起联想,应该说是家喻户晓,做为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品牌联想,如今已经打开国内外市场,在专注笔记本和台式机市场的同时,也推出了乐phone和乐pad打入手机平板电脑市场。联想如今的多元化道路并没有使其减少“主战场”笔记本和台式机电脑市场的投入,其多元化之路也是电脑市场的延伸。其实现在联想打入手机和平板市场并非其第一次开展多元化路线。FM365便是联想当年企图利用电脑市场的优势打入互联网推出的一个重磅产品,然而,这个网站最终走向了倒闭,也使得联想在多元化道路受挫,并最终放弃了互联网之路,专注于电脑市场。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2000年4月18日,联想在网络泡沫时期投入巨资创建FM365网站。资料显示,从2000年4月到2001年6月11日,联想与AOL宣布合资之前的一年中,联想就为FM365投入上亿元,欲将其打造成当时国内最大门户网站之一。然而FM365网站随后的发展不顺,让其成为联想一个不小的包袱。作为联想2001年前后在多元化战略道路上“冒进”的一个代表作品,柳传志曾反思过其失败的原因。比如,互联网业务当时与其擅长的制造业相差太远。2003年年底,FM365悄然关闭。当时联想的“三点一线”计划中,接入(ISP)部门借助于中国电信的163平台,把联想每年几百万(2000年已经达到200万台)的电脑用户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引入互联网;联想为接入用户在互联网的终点(也是起点)准备了一个入门网站,这个网站就是FM365,FM365负责聚集最好的内容和功能服务,吸引人流、留住人流,满足“80%人的80%的要求”,在这个平台基础上提供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与此同时,联想在人们最需要的领域提供付费的增值服务,比如证券、教育和旅游,FM365把吸引来的巨大人流倒给垂直网站,垂直网站和接入实现的利润再来补贴门户网站的亏损。如此三点一线,构成联想信息服务的一局棋。

  当初打造三点一线,是从联想天禧电脑主打概念“互联网上新生活”开始的,就像列车不能没有终点,而这个终点理论上说又必须是网上冲浪的起点,所以它只能是一个门户网站。以联想一年几百万台的销量,比第二名多出5倍的市场占有率,谁都知道应该好好利用。另一方面,门户网站不挣钱,但看来能挣钱的垂直网站又不吸引眼球。联想当时的分析是,这就像10年前中国的零售业,百货商场最发达,里面什么都有,将FM365打造成互联网的“大商场”。然而这个三点一线的计划最终效果却并没有那么好。在三点一线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赢时通、北大附网、新东方在线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建成,联想计划的是以365为统一后缀来形成网站群,证券的垂直网站计划叫FN365,教育的垂直网站应该是SCHOOL365,但SCHOOL365最终没有出现。三点一线破局,FM365被置于尴尬的境地。在三点一线的布局中,接入和垂直网站都是赢利点,而FM365则作为导入流量和用户的中间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FM365最初的目标是超越互联网的三大门户,但在“三点一线”的实施过程中,FM365最终被孤立。

  联想当年推出FM365,设想是完美的,然而互联网不同于电脑制造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以电脑制造业的发展思路拓展网络市场很难取得成功。后来FM365网站彻底沦为分类网址网站,域名被蔡文胜的265.com网址导航所收购。不过从今天再度回顾FM365,结局是令人失望的,但其教训却让联想不再寄希望于多元化发展打入互联网,而更加专注于电脑市场,才有了今天在笔记本和台式机领域的辉煌,并拓展相关的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虽然目前联想仍寄希望于电子商务领域能有所突破,但互联网已经不再是其盲目专注的领域。从联想的经验教训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正是FM365的失败让联想能够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术业有专攻,对于互联网创业者和大型网站同样适用,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机遇也充满竞争的领域,分散精力搞多元化发展必须以具备成熟的理念和大量资源为基础,而盲目拓展业务只会拖垮自己的核心产品服务。从谷歌、苹果、ipone等互联网巨头成功经验不难看出,专注做好自己的核心产品服务做大做强也是互联网之王道。多元化拓展也必须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横向开发。即便是腾讯这样多点开花不断模仿互联网成功经验的巨头,也是依托其庞大的用户基础来发展。脱离核心竞争力和用户需求,往往得不偿失。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微软正名:Windows 7与Windows XP的统治之争

下一篇:微博实名 有利也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