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框架总结2_Map

2019-10-13 11:08:56来源:博客园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Java集合框架总结2_Map

1. Map接口概述

Map接口继承树

  • Map与Collection并列存在。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key-value;
  • Map中的key和value都可以是任何应用类型的数据;
  • Map中的key用Set来存放,不允许重复,即同一个Map对象所对应的类,须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 常用String类作为Map的“键”;
  • key和value之间存在单向一对一关系,即通过指定的key总能找到唯一的、确定的value;
  • Map接口的常用实现类:HashMap、TreeMap、LinkedHashMap和Properties。其中HashMap是Map接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现类。


1.1 Map接口:常用方法

  • 添加、删除、修改操作
    • Object 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将指定key-value添加到(或)修改当前map对象中;
    • void putAll(Map m):将m中的所有key-value对存放在当前的map中;
    • Object remove(Object key):移除指定key的key-value对,并返回value;
    • void clear():清空当前map中的所有数据。
  • 元素查询的操作:
    • Object get(Object key):获得指定key对应的value;
    •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是否包含指定的key;
    •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是否包含指定的value;
    • int size():返回map中key-value对的个数;
    • boolean isEmpty():判断当前map是否为空;
    •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判断当前map和参数对象obj是否相等。
  • 元视图操作的方法:
    • Set keySet():返回所有key构成的Set集合;
    • Collection values():返回所有value构成的Collection集合;
    • Set entrySet():返回所有key-value对构成的Set集合。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省略
System.out.println("map的所有key:");
Set keys = map.keySet();// HashSet
for (Object key : keys) {
    System.out.println(key + "->" + map.get(key));
}
System.out.println("map的所有的value:");
Collection values = map.values();
Iterator iter = values.iterator();
while (ite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next());
}
System.out.println("map所有的映射关系:");
// 映射关系的类型是Map.Entry类型,它是Map接口的内部接口
Set mappings = map.entrySet();
for (Object mapping : mappings) {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mapping;
    System.out.println("key是:" + entry.getKey() + ",value是:" + entry.getValue());
}

2. Map接口实现类之一:HashMap

2. 1 概述

  • HashMap是 Map 接口 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现类。
  • 允许使用null键和null值,与HashSet一样,不保证映射的顺序。
  • 所有的key构成的集合是Set: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所以,key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
  • 所有的value构成的集合是Collection:无序的、可以重复的。所以,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
  • 一个key-value构成一个entry
  • 所有的entry构成的集合是Set:无序的、不可重复的
  • HashMap 判断两个 key 相等的标准是:两个 key 通过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hashCode 值也相等。
  • HashMap 判断两个 value 相等的标准是:两个 value 通过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

2. 2 HashMap的存储结构

JDK7及以前版本:HashMap是数组+链表结构(即为链地址法);

JDK8版本发布以后:HashMap是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

JDK8之前HashMap的存储结构

JDK8发布后HashMap的存储结构

2. 3 存储结构说明:JDK8之前

  • HashMap的内部存储结构其实是 数组和链表的结合。当实例化一个HashMap时,系统会创建一个长度为Capacity的Entry数组,这个长度在哈希表中被称为容量(Capacity),在这个数组中可以存放元素的位置我们称之为“桶”(bucket),每个bucket都有自己的索引,系统可以根据索引快速的查找bucket中的元素。
  • 每个bucket中存储一个元素,即一个Entry对象,但每一个Entry对象可以带一个引用变量,用于指向下一个元素,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Entry链。而且新添加的元素作为链表的head。
  • 添加元素的过程:
    向HashMap中添加entry1(key,value),需要首先计算entry1中key的哈希值(根据key所在类的hashCode()计算得到),此哈希值经过处理以后,得到在底层Entry[]数组中要存储的位置i。如果位置i上没有元素,则entry1直接添加成功。如果位置i上已经存在entry2(或还有链表存在的entry3,entry4),则需要通过循环的方法,依次比较entry1中key和其他的entry。如果彼此hash值不同,则直接添加成功。如果hash值不同,继续比较二者是否equals。如果返回值为true,则使用entry1的value去替换equals为true的entry的value。如果遍历一遍以后,发现所有的equals返回都为false,则entry1仍可添加成功。entry1指向原有的entry元素。

  • HashMap 的扩容:
    当HashMap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hash冲突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HashMap的数组进行扩容,而在HashMap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resize。

  • 那么HashMap 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呢 ?

    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数组总大小length,不是数组中个数size)loadFactor 时 , 就 会 进 行 数 组 扩 容 , loadFactor 的 默 认 值(DEFAULT_LOAD_FACTOR)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DEFAULT_INITIAL_CAPACITY)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这个值就是代码中的threshold值,也叫做临界值)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2. 4 存储结构说明:JDK8之前

  • HashMap的内部存储结构其实是 数组+ 链表+ 树 的结合。当实例化一个HashMap时,会初始化initialCapacity和loadFactor,在put第一对映射关系时,系统会创建一个长度为initialCapacity的Node数组,这个长度在哈希表中被称为容量(Capacity),在这个数组中可以存放元素的位置我们称之为“桶”(bucket),每个bucket都有自己的索引,系统可以根据索引快速的查找bucket中的元素。

  • 每个bucket中存储一个元素,即一个Node对象,但每一个Node对象可以带一个引用变量next,用于指向下一个元素,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Node链。也可能是一个一个TreeNode对象,每一个TreeNode对象可以有两个叶子结点left和right,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TreeNode树。而新添加的元素作为链表的last,或树的叶子结点。

  • 那么HashMap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和树形化呢 ?

    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数组总大小length,不是数组中个数size)loadFactor 时 , 就 会 进 行 数 组 扩 容 , loadFactor 的 默 认 值(DEFAULT_LOAD_FACTOR)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DEFAULT_INITIAL_CAPACITY)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这个值就是代码中的threshold值,也叫做临界值)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当HashMap中的其中一个链的对象个数如果达到了8个,此时如果capacity没有达到64,那么HashMap会先扩容解决,如果已经达到了64,那么这个链会变成树,结点类型由Node变成TreeNode类型。当然,如果当映射关系被移除后,下次resize方法时判断树的结点个数低于6个,也会把树再转为链表。

  • 关于映射关系的key 是否可以修改 ?answer :不要修改
    映射关系存储到HashMap中会存储key的hash值,这样就不用在每次查找时重新计算每一个Entry或ode(TreeNode)的hash值了,因此如果已经put到Map中的映射关系,再修改key的属性,而这个属性又参与hashcode值的计算,那么会导致匹配不上。
  • 总结:JDK1.8 相较于之前的变化:
    1.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默认情况下,先不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2. 当首次调用map.put()时,再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3. 数组为Node类型,在jdk7中称为Entry类型
    4. 形成链表结构时,新添加的key-value对在链表的尾部(七上八下)
    5. 当数组指定索引位置的链表长度>8时,且map中的数组的长度> 64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key-value对使用红黑树进行存储。

2. 5 面试题: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

/**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以jdk7为例说明:
 *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      在实例化以后,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6的一维数组Entry[] table。
 *      ...可能已经执行过多次put...
 *      map.put(key1,value1):
 *      首先,调用key1所在类的hashCode()计算key1哈希值,此哈希值经过某种算法计算以后,得到在Entry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为空,此时的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1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不为空,(意味着此位置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以链表形式存在)),比较key1和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
 *      的哈希值:
 *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都不相同,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情况2
 *              如果key1的哈希值和已经存在的某一个数据(key2-value2)的哈希值相同,继续比较:调用key1所在类的equals(key2)方法,比较:
 *                      如果equals()返回false: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情况3
 *                      如果equals()返回true:使用value1替换value2。
 *
 *       补充:关于情况2和情况3:此时key1-value1和原来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
 *      在不断的添加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超出临界值(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时,扩容。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为原来容量的2倍,并将原有的数据复制过来。
 *
 *      jdk8 相较于jdk7在底层实现方面的不同:
 *      1. new HashMap():底层没有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
 *      2. jdk 8底层的数组是:Node[],而非Entry[]
 *      3. 首次调用put()方法时,底层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      4. jdk7底层结构只有:数组+链表。jdk8中底层结构:数组+链表+红黑树。
 *         4.1 形成链表时,七上八下(jdk7:新的元素指向旧的元素。jdk8:旧的元素指向新的元素)
           4.2 当数组的某一个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以链表形式存在的数据个数 > 8 且当前数组的长度 > 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HashMap的默认容量,16
 *      DEFAULT_LOAD_FACTOR:HashMap的默认加载因子:0.75
 *      threshold:扩容的临界值,=容量*填充因子:16 * 0.75 => 12
 *      TREEIFY_THRESHOLD:Bucket中链表长度大于该默认值,转化为红黑树:8
 *      MIN_TREEIFY_CAPACITY:桶中的Node被树化时最小的hash表容量:64
 */

3. Map接口实现类之二:LinkedHashMap

  • LinkedHashMap 是 HashMap 的子类;
  • 在HashMap存储结构的基础上,使用了一对双向链表来记录添加元素的顺序;
  • 与LinkedHashSet类似,LinkedHashMap 可以维护 Map 的迭代顺序:迭代顺序与 Key-Value 对的插入顺序一致。

  • HashMap中的内部类:Node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 LinkedHashMap中的内部类:Entry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4. Map接口的实现类之三:TreeMap

  • TreeMap存储 Key-Value 对时,需要根据 key-value 对进行排序。TreeMap 可以保证所有的 Key-Value 对处于 有序状态;
  • TreeSet底层使用 红黑树结构存储数据;
  • TreeMap 的 Key 的排序:
    • 自然排序:TreeMap 的所有的 Key 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而且所有的 Key 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否则将会抛出 ClasssCastException;
    • 定制排序:创建 TreeMap 时,传入一个 Comparator 对象,该对象负责对TreeMap 中的所有 key 进行排序。此时不需要 Map 的 Key 实现Comparable 接口;
  • TreeMap判断 两个key 相等的标准:两个key通过compareTo()方法或者compare()方法返回0。

5. Map接口实现类之四:Hashtable

  • Hashtable是个古老的 Map 实现类,JDK1.0就提供了。不同于HashMap,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
  • Hashtable实现原理和HashMap相同,功能相同。底层都使用哈希表结构,查询速度快,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用。
  • 与HashMap不同,Hashtable 不允许使用 null 作为 key 和 value
  • 与HashMap一样,Hashtable 也不能保证其中 Key-Value 对的顺序
  • Hashtable判断两个key相等、两个value相等的标准,与HashMap一致。

6. Map接口实现类之五:Properties

  • Properties 类是 Hashtable 的子类,该对象用于处理属性文件;

  • 由于属性文件里的 key、value 都是字符串类型,所以 Properties 里的 key和 value 都是字符串类型;

  • 存取数据时,建议使用setProperty(String key,String value)方法和getProperty(String key)方法。

    Properties pros = new Properties();
    pros.load(new FileInputStream("jdbc.properties"));
    String user = pros.getProperty("user");
    System.out.println(user);

7. Collections工具类

  • Collections 是一个操作 Set、List 和 Map 等集合的工具类;
  • Collections 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的方法对集合元素进行排序、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还提供了对集合对象设置不可变、对集合对象实现同步控制等方法
  • 排序操作:为 (均为static 方法)
    • reverse(List):反转 List 中元素的顺序;
    • shuffle(List):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随机排序;
    • sort(List):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对指定 List 集合元素按升序排序;
    • sort(List,Comparator):根据指定的 Comparator 产生的顺序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排序;
    • swap(List,int, int):将指定 list 集合中的 i 处元素和 j 处元素进行交换。
  • 查找、替换
    • Object max(Collection):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 Object max(Collection,Comparator):根据 Comparator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 Object min(Collection);
    • Object min(Collection,Comparator);
    • int frequency(Collection,Object):返回指定集合中指定元素的出现次数;
    • void copy(List dest,List src):将src中的内容复制到dest中;
    • boolean replaceAll(List list,Object oldVal,Object newVal):使用新值替换List 对象的所有旧值。

Java集合参考资料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itzhouq/p/11667355.html
如有疑问请与原作者联系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Eureka【故障演练分析】

下一篇:IoC 之装载 BeanDefinitions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