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攻破交易网 男子窃取信用卡密码诈22万

2009-05-12 05:03:24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偷了一大堆信用卡信息

  1.张翀提供从交易网站窃取的信用卡信息、密码等

  2.姜兴林到台前县办理假身份证

  3.杨合余依据张翀提供的信息和假身份证到所在城市银行柜台上办卡(附卡)

  4.张翀用新买的一次性手机进行电话银行转账,将主卡上的钱转入到附卡上

  5.杨合余到柜台上取钱

  6.姜兴林负责开车当天返回台前

  木马攻破交易网站,偷了一大堆信用卡信息

  2008年2月20日,在郑州做生意的王先生接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东区支行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时,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信用卡上的钱怎么被盗了8万元呢?

  经警方侦查后提醒,王先生才想起来自己曾在一个邮币交易网站进行过网上交易,就是那次网上交易给他带来了这次被盗。该网站被人安装了一个木马病毒程序,只要有人进入就能获取进入者的密码、地址等个人信息。

  木马病毒程序是谁安装的?又是谁盗走了王先生信用卡上的钱呢?这要从另一起案件讲起:李进相是张翀开办的电脑培训班的聘用教师,此人对微机十分精通,他在网站上安装了木马病毒程序,并把自己盗窃来的个人信息全都放在电子邮箱里,后来因为盗取民生银行的现金,他被台前县公安局逮捕了。李进相被捕后,张翀记住了他的信箱密码ABC141456,就试着进入,不料还真进去了。李进相的信箱里有许多人的名字、地址、账号、密码等信息资料,在张翀眼中,这些信息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钥匙,他找来了杨合余、姜兴林,三人合作,要大干一场。

  三人团伙分工合作,靠主附卡转账连续作案

  高新区检察院提供的案卷材料清晰显示了该团伙的作案流程(如上图)。他们选择作案的银行卡都是浦发银行的,因为只有浦发银行的卡,主附卡转账时不用签约。张翀等三人供述,他们分别在今年1月28日,在山东济南诈骗6万元,1月29日,三人“连续作战”在天津诈骗8万元,2月20日,在河南郑州实施银行卡诈骗骗得现金8万元,共诈骗现金22万余元。有趣的是他们相当迷信,每次无论卡上有多少余额,总是盗取6万元或8万元的吉祥数字。

  张翀和杨合余被判刑了,可他们的合伙人姜兴林目前在逃,他在一开始合作时,就留了一手,用的也是假身份证。

  电话转账有风险,法官建议银行提高防范能力

  高新区法院刑庭庭长苏占卿认为,目前,许多银行开通了电话银行,在电话银行里可进行资金的转账交易,因此电话也成了银行卡的重要风险点,金融单位要提高证件的识别能力和保证信息安全的能力,尽可能减少由此产生的诉讼和矛盾。

  主犯的忠告 网上交易一定要慎之又慎 最好经常核对账户

  市民怎样才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面对记者的提问,庭审后张翀这样回答:“网上交易时,人们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要经常核对自己的账户,在网上交易后,尽可能换一下自己的密码。”

  有密钥认证才可靠

  专家的忠告 网上交易要启用专业版网络银行 有密钥认证才可靠

  “绝大多数黑客都是通过用户电脑后台偷窥用户的各种账号、密码,从而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宋培曾是河南一家著名网站的老总,也是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他通过晚报向市民支招如何防“毒”。

  宋培表示,其实只要用户稍加防范,电脑中毒的概率将大大减少。据了解,国内不少用户的电脑知识还停留在上网、输入文档的简单操作阶段,许多用户根本不会升级杀毒软件、升级漏洞补丁,更不会点击鼠标进行杀毒。宋培提醒用户,第一,应当给电脑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第二,要定期给电脑杀毒,并在上网时打开防火墙;第三,在一些常用来进行网络浏览、网络游戏的电脑上,尽量不要使用电子支付服务,如果必须用,应该启用专业版网络银行,应有硬件密钥认证;第四,不要存任何侥幸心理浏览不良网站,因为浏览此类网站中毒的机会非常大。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网上交易,谁是“守门人”?

下一篇:为什么Google Adnsense当日收入比总收入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