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产品访谈的3点问题

2019-04-03    来源:lishibin.com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1. 你觉得视频与社区之间应该如何打通?在技术架构上有什么要求?应该需要注意什么方面?你对于云社区怎样看?

我是专注于用户体验的研究与设计,所以就从这个角度去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会给你们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与思考。

首先视频网站可以分两大阵营,一个是Hulu为原型的以播放有版权的、完整的长视频为主,更像是一个电视台的网络版;

另一种是以Youtube为主,采用UGC的模式提供平台,供用户上传分享原创视频;

互联网的社区也经历过几个形态的转变,最早的Telnet BBS,到web的论坛,到集合论坛、聊天室、相册的个人主页聚集平台,到现在的SNS,我们看到应用形式在变,每一次转变都会掀起改变的大潮,先来归纳一下不同形式社区的共性:

1.用户量要大

2.相对开放(公开或对好友开放)

3.鼓励用户更多的产生内容

4.用户间产生更多的互动

5.泛娱乐化

以上是指广义的大社区,近几年派生出很多垂直、小众、更加专业的社区概念不在这次讨论的范围中。

根据上述的社区和视频的总结,我认为双方最大的结合点在于UGC环节,我们需要鼓励用户更多的互动、极致的强化粘性才是发展的王道,比如长视频容易造成用户的沉浸,相对而言,短小的、原创的视频会更有针对性,产生话题点。为每个或者每一类视频建立讨论组,使用户与内容互动,与其他用户互动。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趋普及,无线网络的速度、资费在完善,视频在社区内的分享的成本会越来越低,这提供了很好的互动条件。我认为互联网产品的优势在开放、融合,说是打通视频、社区不如说在合适环境下的融合,社区可以融合视频、相册、微薄,或者反其之,视频的粘性本身就聚合了足以支撑起社区的用户环境,逐渐优化形成垂直的视频社区等。

国内公司、团队要注意,未来的产品要具有竞争力,用户体验是颗很好用的银弹,中国互联网在升级,要由拷贝别人到自主创造就须要对观念,组织结构做出顺应趋势的调整,当下,仅仅是功能的技术实现早已满足不了现在的市场,看看团队里,最核心、强势的部门是否是贴近用户体验、市场创新的部门,如果不是,尽快做出调整。

云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思想,如果你的用户具备云的条件,即使现在份额不是最大的,也要在产品设计之初考虑进来,而且要是重点之一,从产品设计到最终上线到调优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现在设计、开发的产品服务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我很看好云的发展。

So(social-社交化)让用户有归属感,他会时刻惦念这里。但是“和陌生人说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聪明的技术,低调地为用户创造机会。如Tag很重要,如果用户不肯手写,就推荐更多热门的标签吧。相同的标签会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自然会发现,这里有很多人与我趣味相投。

Lo(location-地区化)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对身边的新闻更感兴趣?如果是,你的社区也应该满足用户“我至少要知道我身边发生了什么”的需求,比如上个月央视附近的工地再次着火,北京用户通过社区迅速的得知此消息。

Mo(mobile-移动化)八亿的移动通讯用户和日渐成熟的互联网用户足以让投资者看到亮点。征服用户随时随地的mobile状态更会成功。想想地铁时间,coffee time,正是他制造内容(vedio)和参与话题(BBS)的最佳时机

2. 视频分享系统应该如何设计?怎么鼓励用户进行互动和分享?

产品设计要感性,我们是为人而设计,不是为机器,程序是用来提高效率,而不是为程序设计产品。

评估分享系统在整个产品中的权重,如果这是你的核心,就绝不要将按钮藏起来,如果希望用户在某个流程后立刻分享、就要在流程中考虑到如何引导、触发它。

简化交互流程,反馈要清晰易懂,减少视觉干扰,如果分享的流程是5个步骤,但用户只需要知道开始、结果,那么中间的三个环节,无需反馈给用户,特殊情况下除外。

降低用户学习、使用的成本,要做到80%的初次用户前4秒内知道如何分享、点哪里,否则会对该产品留下糟糕的初次印象,这种态度会持续很久,也会告诉给其他的朋友,甚至选择放弃,如果用户不去使用的产品,我们的设计就是失败的。

做最挑剔的用户,拥有强迫的思维去思考,不能认为自己不会这样做,用户也不会,如果用户就是这么做,结果要考虑在内。

慷慨的奖赏会刺激用户更有热情的分享,这种奖赏可以来自实物,虚拟,官方的,好友的,并要做到及时。奖励机制要在产品设计初期考虑进去,尤其是给予UGC的模式。为用户多做一些,如果用户新增了内容,只要是用户意愿是公开的,我们要多为用户增加传播的机会,曝光的准确和数量将会增大反馈的概率,这种及时的反馈,用户会非常喜欢。设置一些小的荣誉,允许用户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草根变明星的梦想,至少要给于用户他们认为这是可行的希望。

3. 视频网站的架构如何适合移动互联网多终端访问的现实需求?在内容编码、网站架构、客户端等方面需要针对移动互联网设备做哪些优化和设计?

国内移动网络下看视频的环境现在还不是很理想,当下用户主要还是通过WIFI或者同步到移动终端的本地播放,但使用环境却是在移动的。

基于此,产品要考虑尽量是用户在宽带环境解决大流量的视频缓存或下载,方便随时从本地快速响应。但流量不大的交互内容要做到及时。

IOS不支持Flash,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所以要多终端,暂时利用HTML5是首选。

通常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屏幕较小,操控方式、环境也有所不同,个人建议尽量为移动互联网用户设计独立的前台,要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1.要考虑到主流的硬件配置,比如视频解码能力和屏幕适配等

2.按键要大,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环境远比传统互联网来的复杂,方便他们通过手指,触笔准确的点按

3.适当增大对比和饱和度,在户外环境下尤为重要

4.完善数据的续传机制,在移动环境里,信号不稳定,电池亏电,临时有事等等都会造成内容的临时中断,要保存用户的进程,在下一次自动跟进。

等等

文章来源:lishibin.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标签: 用户体验 视频网站 产品访谈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关于“点九”

下一篇:如何在轻博客上打造你的公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