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发布2007年互联网用户安全威胁分析报告

2018-06-23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2008年3月4日,51CTO安全频道获悉,瑞星公司于今日发布《中国大陆地区2007年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报告第二部分指出,与流氓软件类似的“流氓网站”给用户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他们利用网站注册、网络交友等流程上的设计,以欺骗的手段获取用户隐私资料,强迫注册、骚扰用户及其好友,获取了大量有商业价值的用户隐私,成为近期发展最快的灰色网络行业。

一、流行应用软件成为黑客/病毒的攻击重点

以前,wndows系统的脆弱被大家公认,但是由于微软会定时发布相应的系统补丁,用户只要即使弥补,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在2007年中,这种情况有了巨大的改变,百度搜霸、暴风影音、Qvod(Q播)、realplayer等流行软件取代了windows的“漏洞王”地位。

它们不但有着巨大的用户群体,而且没有固定的补丁发布期限;很多用户只要能正常使用,就不会因为安全问题而去安装更新的版本,这样的话,数千万存在漏洞的软件就被安装到用户的电脑之中,用户去浏览带毒网站时很容易被病毒感染。

根据瑞星的统计,2007年中,被黑客利用的应用软件漏洞如下图所示:

图1

二、windows系统漏洞

Windows系统漏洞可能给系统造成非常大的安全损害。2007年4月,微软浏览器的“动画图标文件栈溢出漏洞”被曝光,其影响包括vista在内的windows主流操作系统产品。在微软发布补丁之前,利用该漏洞的攻击方法已经在互联网上传播,并且出现了利用该漏洞的“ANI蠕虫”病毒。

“ANI蠕虫”病毒的传播手段和危害方式和臭名昭著的“熊猫烧香”病毒类似,但是由于其使用的是微软尚未发布补丁的漏洞进行传播,具有更强的危害性,瑞星为此发出2007年第一个“橙色安全警报”(二级)。

相对来讲,弥补系统漏洞的工具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如瑞星杀毒软件2008中集成的“漏洞扫描”,完全采用了傻瓜化的操作模式,用户可以很轻松的弥补系统里所有的漏洞。同时,瑞星主动防御技术中也包含了“系统加固”功能,针对容易遭到病毒攻击的注册表、系统驱动等脆弱点进行保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漏洞型病毒对系统的危害。

三、流氓网站的兴起

2007年,以强迫(诱骗)注册、骗取用户的各种隐私资料为特征的“流氓网站”开始兴起。与传统的钓鱼网站、挂马网站不同,这些“流氓网站”往往是正规的商业公司,他们甚至拥有海外投资背景,有着完备的组织团队。

这些流氓网站往往会抄袭某个国外热门网站的商业模式,例如facebook、youtube等,但是在关键性的环节上采用类似病毒、木马的技术手段,以损害用户的隐私安全、使用感受为代价,取得最大的商业利益。

流氓网站的典型表现包括:

1、强制(诱骗)用户注册,而且用户注册后的帐号无法顺利注销。例如,有的网站在用户要求注销自己的帐户时,不但要求其回答各类复杂的问题,甚至会要求用原始注册邮箱提供注销激活码等

2、网站要求用户填入QQ号、MSN密码、手机号等隐私资料,而用户只要提供这些资料,网站就会以用户的名义,在MSN上骚扰其好友,要求好友注册网站、提供手机号等隐私资料。

3、擅自出售用户的隐私资料获利。例如,有的网站注册之后,就会把用户的手机号、QQ号等出售给需要的商家,于是用户就会不断收到推销保险、推销炒股软件的垃圾短信。

4、有的网站,为了提高自己的浏览量,甚至开发了专门的强制浏览插件,当用户上网时,会在后台偷偷打开自己的网页,借以获取大量广告收入

四、小结:互联网安全趋势恶化

随着网络炒股、网络视频等新兴应用的火爆,用户与网络之间需要越来越多的交互,这就给黑客带来了攻击的机会。而一些基础性程序、应用软件存在漏洞,使得木马病毒、下载器、钓鱼网站等攻击越来越泛滥,整个互联网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日常的安全防护中,不但要重视Windows系统漏洞的弥补,还要注意防范应用软件的漏洞。例如某些IE浏览器的插件、输入法、影音播放等应用软件,都可能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用户使用这些软件时不要仅仅关注他们的功能,还要注意其安全性能,并使用最新版本的软件。


标签: 安全 互联网 互联网安全 漏洞 网络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电脑病毒假冒百度IM 肆机偷窥用户隐私

下一篇:Android系统出安全漏洞 谷歌称会修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