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路由走向智能化

2008-02-23 04:52:53来源:互联网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网络路由技术通常都把连通性作为核心目标,即根据实际情况(如拓扑结构改变、网络发生故障等)维持网络的通畅,并未充分考虑网络性能优化等问题。其结果是,资源分配问题不被重视,网络实现效率不尽人意。

  以带宽预留为例,网络要选择一条定量带宽的路径,相关的链路信息必不可少,但现有的路由协议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如采用最短路径算法会增加丢包率和恶化资源利用率,还常常导致网络上的流量分布不平衡,使得网络上有些地方产生拥塞现象,而另一些地方的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

鱼型问题

  路由决策一般基于简单度量(如跳数或时延) 原则,采用最短路径算法,这种简化做法使路由技术获得了很好的伸缩性,但在资源分配和优化等方面却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这可以通过著名的“鱼型问题”来说明。

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形状如一条鱼,节点G代表鱼头,A和B代表鱼尾,数据流从A和B流向G。

  从鱼尾到鱼头有C→D→F和C→E→F两条路径。如果C→D→F比C→E→F短,则路由协议将选择C→D→F作为最短路由,A和B的业务流都将沿着C→D→F走,结果造成C→D→F负载沉重而C→E→F却被闲置的情形。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路由协议实际上很“傻”。

这个问题源于IP路由协议的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基于目的地选路。目的地址相同的数据包在被转发时,选择的下一跳也相同。所以,在路由表中,到达某目的地的路径只有一条(除非有多条成本相同的路径存在)。这样,网络中可用的其他链路就无法被利用起来,流量分布很难预测,实现均衡更不可能。

  第二,局部优化。每个节点都独自选择路径,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故整个网络的路径选择无法得到优化。如在图1中,很多节点都独立地选择C→D→F,结果导致最短路径成了最拥挤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较长的路径反而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为了优化网络总体资源利用率,路由决策应该从全局观点出发,把整个网络视为一个对象考虑。

  在极端的情况下,最短路径算法还可能导致路由振荡。假如某节点在某时刻根据路由协议选择C→D→F作为从C到F的最短路径,当所有业务流都经过时,该路径就变得异常拥塞,而另一条C→E→F则很空闲。下一次路由更新时,假如路由协议把C→E→F选为最短路径,则此改变就会将原来C→D→F的流量转移到C→E→F上。结果呢,情况倒置,C→E→F拥塞,而C→D→F却变得空闲。每次路由更新都会引起路径选择的翻转,从理论上讲,该过程会持续到无穷大。

MPLS

  要克服鱼型问题,让路由技术变“聪明”,就必须改变网络选路基于目的地的特点,并提供网络内部流量管理机制,即路由技术必须能够精确地控制业务流所遍历的路径,这需要路由技术提供额外的能力以及更好的管理工具。

  过去,服务提供商一般采用IP over ATM技术解决此问题。ATM虚电路可以映射到物理拓扑结构中,所以,ATM骨干网的业务流能够得到有效管理。近几年来,MPLS异军突起,逐渐成了IP网络流量工程的主要机制,IETF正在对MPLS标记分配协议和IP路由协议扩展进行相应的标准化工作。

  MPLS采用覆盖模型解决流量工程。服务提供商使用MPLS建立由所有网络边缘节点组成的逻辑连接的虚拟网络,这些逻辑连接是通过带宽预留获得的MPLS显式路由,然后在物理网络上建立显式路由路径,从而均衡网络中所有干线的业务流,最终实现流量工程的目的。

  这种覆盖的方法非常适用于BGP路由协议。在典型的骨干网中,边缘节点一般都是BGP路由器,它们连接不同的路由域。为了与其他域交换路由信息,BGP路由器相互之间需建立对等关系,这些逻辑对等连接可以被映射到MPLS标签交换路径(LSP)上,这些LSP通过覆盖方法在所有的边缘路由器之间建立。因此,我们可以用MPLS LSP替代BGP路由器之间的路由。MPLS LSP是基于流量工程建立的,而不是纯粹基于IGP路由度量,故它能有效地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在图2所示的骨干网络中,节点A、B、C、D、E是同外部域连接的边缘路由器,实线表示物理链路,虚线表示逻辑连接,覆盖方法可以根据逻辑连接建立虚拟网络。当MPLS LSP控制这些物理拓扑中的具体路由时,网络就可以建立起相应的逻辑连接。



  现在,我们通过节点A和C之间的MPLS LSP来看看覆盖方法的好处。A和C之间有四条路径:A→G→H→C、A→F→H→C、A→G→F→H→C、A→F→G→H→C。假设A→G→H→C是从A到C的最短路径,则最短路径算法会选择A→G→H→C,但覆盖方法比最短路径算法要灵活得多,它可以使用四条路径中的任意一条,并根据两个节点之间的流量做出选择。如果节点A和B之间的业务流繁忙,则网络通过A→F→H→C建立A到C的LSP,这样,链路A→G上的带宽就全部留给了A和B之间的业务流。

  覆盖方法简单、易实现,但其缺点是伸缩性不好。为了建立N个边缘节点之间的所有逻辑连接,每个节点都需要建立到其他(N-1)个节点的LSP。所以,最后总共有N×(N-1)个LSP。在多个边缘节点的大型骨干网中,效率会明显降低。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1 2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HSRP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下一篇:Cisco各类线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