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浙商为何“草根”生

2009-05-12 06:45:49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日前,浙江省给非公企业排出前百名。鲁冠球、徐文荣、王均瑶……观其履历,人们发现,

   百强里的老板竟有90%出身“寒微”。尽管“英雄莫问出处”,但人们仍难免好奇,为什么———


  人物名 出身 企业名 2002年销售额或营业收入

  鲁冠球 打铁匠 万向集团公司 118亿元

  徐文荣 农民 横店集团   94亿元

  南存辉 修鞋匠 正泰集团   81亿元

  吴鹰 教师 UT斯达康公司 71亿元

  胡成中 裁缝 德力西集团  71亿元

  楼明 军人 广厦建设集团 70亿元

  李如成 农民 雅戈尔集团  69亿元

  郑元豹 工人 人民电器集团 62亿元

  郑坚江 修理工 宁波三星集团 54亿元

  汪力成 临时工 华立集团  36亿元

   

  无须过多罗列,因为后面的90位企业家,不是农民就是弹棉花的,不是裁缝就是修理匠。在浙江,90%的民企精英出身非常低微,创业初期的文凭大多是初高中文化。不少经济学家把浙江现象比喻为“草根”经济,“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始于穷而思变

  第一桶金里装满了血汗

  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南存辉含泪为客人补好鞋。

  回忆充满艰辛与磨难的少年时代,他说:“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刚刚高中毕业的义乌女青年周晓光带着母亲一句话:“会做的不如会算的。”上东北挑着货郎担卖绣花样去了。那是1978年,她17岁,家里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家十口人,任凭母亲怎样“会算”,要图个温饱也是困难。于是,她步行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义乌火车站,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车去闯世界了。事隔多年后,周晓光坐飞机从地球的这端到那端,犹如家常便饭,但回忆起当年坐火车时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

  凭着勇气和自信,她用母亲借的几十元当本钱,做起了“跑码头”生意。一个女孩子出门自然比男孩子困难得多,挤火车,赶汽车,为了不耽误时间,经常是白天摆地摊做生意,晚上坐车赶路。就这样,六年间周晓光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时,她只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能使家里人过上好生活。

  六年闯世界的结果,周晓光赚了2万元,掘回了第一桶金。1985年,周晓光嫁给了同样卖绣花样的东阳人虞云新。丈夫到广东进货,她在义乌练摊。以后的故事就极为平常了:几年下来,他们在义乌最好的住宅小区买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阳门买下了店铺。1995年7月,夫妻俩毅然拿出700万元投资办饰品厂,这是义乌市较早的饰品生产厂。几年时间,这家饰品厂以连续翻番的速度发展,并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销售网络。现在,周晓光有了上亿元资产,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

  和“饰品大王”周晓光一样,浙商的“第一桶金”不少是靠艰辛的血汗挣来的。同样是在1978年,一个寒冷的冬日,一位辍学后走街串巷为人补鞋的温州少年,稍不留神,补鞋的锥子深深地扎入手指中,鲜血顿时涌出。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含泪为客人补好鞋。

  这位修鞋匠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亿万富豪,他就是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回忆自己充满艰辛与磨难的少年时代,南存辉说:“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1984年,南存辉与刚刚20出头的裁缝胡成中合伙,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后来这家厂一分为二,一个是正泰集团,一个就是今天胡成中麾下的德力西集团。

  相比起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的周晓光、南存辉等人,当47岁的宗庆后1987年还在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街头推销冰棒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10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去年娃哈哈集团销售收入88亿元、净利润达到12亿元。而他的创业也很简单:从卖冰棍起步,靠一种儿童营养液迅速走红。谈及自己的创业经验,宗庆后的回答很朴素:“创业靠的就是感觉,我可能感觉比较准确吧。”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一位保健品公司经理的漫漫坎坷路

下一篇:网络掘金人龚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