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思考比学习更加重要

2018-06-17 12:09:08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微信图片_20171204091805.jpg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之中,由于科技、信息、时政……等条件发展、变化的太快,所以故步自封的企业肯定是要面临着比之前大的多得多的压力的,这给企业的管理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不落伍、不掉队,就必须掌握新的信息和新的方法。

当我们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就会发现目前针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不但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为受众所接受。从本源上来说,大家都渴望学习是个好现象,因为面对新形势,我们的一切应对举措都是要靠学习才能够得来的,想要不学习,凭自己那一点点微波的“经验”来悟道,理论上似乎存在可能性,但是实际上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计算实现了,效率也是极低的。

最近看到一些网上的讨论,大意是说“花钱不一定可以买到知识”,“你学习了不代表你学会了”……等等。在我看来,这些说法还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毕竟学习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事情,而是最强调结果导向的,学会知识远比学习过程要重要的多。

但是只是学会就够了吗?我觉得“学会”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在我看来,所谓的“学会”其实才是“学习”,而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学习”,其实只不过是去听课或者读书罢了。

我认为学习是一个接受间接经验的过程,而狭义上的学会,其实只不过是尽量地记住了那些别人实践过且总结过的间接经验。举例来说,把老师所讲的例题都弄懂,可以算是对学会的一种诠释,但是,只把老师讲的例题弄懂了就能保证我们考试考到高分吗?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如果只是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学会,而不去做任何习题的话,他考出高分的可能性是很低的。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定位一下“学会”的概念,“学会”并不是指我们记住了别人告诉我们的间接经验,而是我们通过对间接经验地学习加上我们自己的思考的过程,把所有的知识变成能够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老师讲过之后,你自己要做习题,这个做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有做过习题、多做习题,你才有可能知道老师所讲述的东西应该如何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知道如何把那些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

我见到过很多勤奋的人喜欢做读书笔记,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有用的内容标注或者记录下来,但是我个人真的认为做读书笔记不如写读后感。因为我们阅读一本书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瞬间所记下的读书笔记未必会长期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或者说,这些被你记录于读书笔记的内容并没有经过你自己的思考加工,你做的只是复印机做的工作。而读后感则不同,一本厚厚的书,你需要在几百字、最多几千字的篇幅之中把自己的感想写清楚,你的大脑会自然地带动你去思考哪些是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哪些是你觉得最有用的,而忘记的……,也就忘记了。

我也见到过很多喜欢读名人传记、喜欢去现场听名人演讲的年轻人,而我见到的大多数人,总是会在刚刚接触某一两句话时异常兴奋,觉得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过了一段,这种热情消失了,他们也就回复到了一开始的状态——不是说那些名人的事迹不好或是没有用处,而是这些人没有去思考,没有把这些事迹变成对自己行为有指引作用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知识就好像是路过的美景,当时真的很让人心旷神怡,然而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当下次遇到美丽的景色时,他们依旧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然而这一切的美丽却和他们的生活、工作无关,最多也只是封存于他们的数字相片之中。

如果,你有一只宠物猪,这只宠物猪和你一起长大,形影不离,甚至和你一同上学、听课,按说,你们两个学习的过程是一样的,学到的东西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它不可能像你一样去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它的生命之中呢?

也许,在你的同学之中,就有人在扮演着“猪”的角色,要做到与“猪”不同,你要放大的差异端不是你们一起的上课时间,而是课堂之外的思考时间,上课时,你们接受的东西是相同的,而且是老师讲的,只有思考,你才能够能让知识变成和你有关的,才能让知识变成你自己的。

我们都希望同学中的“人头猪”不是自己,那么,你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传统火锅营销策划研究思考

下一篇:品牌建设是否需要策划事件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