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没有品牌的新媒体

2009-05-12 16:03:48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如果真要把一家新媒体公司“经营”下去而不是“运营”下去,必须回归媒体的实质,建立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只有品牌名称。


  任何一家倚仗广告收入的新媒体公司都期望能接下更多的品牌客户。可当我把各家的营销方案接过来一看时,会发现,换了LOGO,几乎无差别。品牌客户凭什么把关系自己命脉的营销推广押宝在自身都没有建立品牌的诸多新媒体上呢?


  新经济催生了很多怪现象。或许是由于新经济下,很多企业的设立不再需要重资产的投入,相应的决策自然轻率了很多。部门合合分分,业务关关开开,战略左左右右,员工来来往往。如果传统企业上上下下的周期是2-3年的话,新经济下的新媒体公司,周期已经以月为单位了。

 
  也恰恰是由于不需要重资产投入,这个行业的“仿制”现象非常严重,市场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凡了解些经营规律的人应该都知道,产品是能够被竞争者模仿的,但品牌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可为什么大家都只潜心研究模式概念,不研讨品牌战略呢?我看未必是顾此失彼。很多新媒体公司不是不注重包装,而是包装的心思都用在了投资人身上。能挣这个钱当然没人想去挣辛苦钱了。

 
  随着资本市场的一片萧条,可以预言,很多看似“大”的资本催生的新媒体公司们会怦然倒下。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从头重新开始经营一家“正常的”公司,太难了,不如“止损”。为什么不正常?新媒体本质是媒体,媒体的核心是内容,没有主流的内容,期望通过2.0的内容来做媒体进而获得品牌广告收入,你信吗?拿视频来说,这个市场也许在初期可以通过播放的流畅程度划分优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摩尔定律的逐渐显现,大家在技术上无明显可见差异的时候,你还有什么?

 
  如果真要把一家新媒体公司“经营”下去而不是“运营”下去,必须回归媒体的实质,建立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只有品牌名称。从广告投放的角度,我关注的只会是“量”和“质”怎么样。“量”来自你的受众人数、受众构成、各级覆盖等,“质”就要看你的受众和广告期望目标受众的吻合度、你的内容编辑风格和广告品牌的契合度、以及广告载体和软环境等。如果哪家新媒体公司的品牌能让人直接和上述评判产生联想,不可能不盈利。

事实上我们的新媒体呢?几乎无一不说自己全内容全覆盖。谁都变出花样的说自己是中国的老大。当资本不再迷恋中国第一的概念时,这些新媒体好像突然间什么价值都没有了,喧嚣过后一片沉寂。听闻诸多新媒体公司倾囊而出竞购央视网的奥运新媒体版权,去圆最后一把的中国第一概念,只能笑笑,资本催生的新媒体,点亮全中国,燃烧完自己。


  我等着看奥运之后中国新媒体的新格局。坊间新媒体公司们一定会分化出“LV旗舰店”和“小商品批发市场”,还会有些东西不错但就是摆放不好的国营“王府井(600859行情,股吧)百货”。这个行业,明明还是“完全竞争”,却非要制造出“寡头竞争”的假象,迷醉的其实只是“寡头们”。如果“寡头们”凭借资金优势,定位的是去做“LV旗舰店”,中国新媒体行业的历史肯定会被重写。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我不妨接着预言,按中国社会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小商品批发市场”会茁壮成长,“LV旗舰店”会千呼万唤难出来。这不单单是劣币驱逐良币,“品质”这个词在传统媒体中都鲜有见到,更何况新媒体了。


  遥想当年,还未三十而立的杜牧写下华丽而又哲理的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千年之后,我们竟仍然一遍遍的哀之而不鉴之。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心系汶川 蓝海创投免费为四川企业融资

下一篇:互联网的路口:成为虚拟王国还是返回现实